摘要:鎮痛泵最早是20世紀70年代的英國人研究出來的,是臨床中使用最廣泛的鎮痛方法之一,鎮痛泵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不斷的供給鎮痛藥物來減輕患者的疼痛,通過鎮痛泵可以稀釋需要的濃度讓鎮痛達到最好的療效,被臨床上成為最好的鎮痛方法。本文是對婦產科手術后病人使用鎮痛泵及護理的研究分析,通過了解使用后的效果,旨在為臨床鎮痛泵的運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鎮痛泵;婦產科;術后;應用及護理
0引言
鎮痛泵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現在發展的已經非常成熟,國內的鎮痛泵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并被推廣。鎮痛泵的使用是為了減輕患者在手術后因為疼痛帶來的傷害,降低疼痛可以減少術后引發的一些列的過激反應和突發癥狀,在麻醉技術不斷的提升以后使用鎮痛泵也更加安全,并且對手術后患者的康復也有很大的幫助。婦產科病人在手術后會因為切口的疼痛難忍而不能活動,這樣就會給術后患者的康復造成影響很長時間以來,手術后鎮痛泵的使用在國際上都被認為是安全的,因為在臨床上如果選用止痛藥或者阿片類藥物會不同程度的刺激病人的神經才能鎮痛,這些藥物還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比如呼吸抑制和產生依賴性或刺激神經。
1婦產科手術后鎮痛泵的應用
鎮痛泵在術后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減輕術后造成的疼痛,鎮痛泵局部麻醉在臨床上廣泛被使用。特別是用于一些手術切口較大、時間較長的患者,比如剖宮產、婦科腫瘤、胸腹聯合手術等,實施手術后麻醉是臨床上緩解疼痛的首選。
1.1鎮痛泵的使用方法
婦產科手術后的病人應該由專業的人員監測身體來配制合適劑量的麻醉藥物,由專業的麻醉人員安裝和拆除鎮痛泵。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麻醉方案和麻醉時間,通常使用的麻醉鎮痛藥物包括:舒芬太尼150μg加阿扎司瓊10mg加生理鹽水至120ml。麻醉給藥速度一小時0.2毫升,根據個人體質定義鎮痛時間24小時或者48小時,在手術后連續觀察72小時鎮痛情況,并每四個小時做一次疼痛、血壓、腸胃以及其他生命體征的詳細記錄。
在手術即將完成的時候首次為病人在鎮痛泵的擴張囊里加入100毫升的鎮痛藥物,首次要確保鎮痛藥物的濃度才能有好的鎮痛效果,然后根據使用的時間靈活的調控麻醉藥物的使用,但是要確保鎮痛泵能減輕病人手術后切口的疼痛。
手術結束以后把鎮痛泵放置在病人身上,硬膜外泵需要牢固的固定在病人的身上,將鎮痛泵的接口連接到病人輸液端,通常使用的三通,但是要確保三通的銜接暢通。病房護士交接班一定要清楚的交接病人使用的鎮痛泵類型,并且確保連接暢通。
1.2鎮痛泵的應用結果
全組病例鎮痛效果達到臨床要求,滿意度達到98%。鎮痛期間大部分患者無異常情況出現,生命體征平穩,血氧分壓95%,其中惡心嘔吐4例,尿潴留2例,腹脹1例,經采取適當治療護理措施后,均完全緩解。
2婦產科手術后容易出現的問題
2.1心理影響
病人心理上對疼痛的懼怕而引起焦慮,煩躁甚至躁動不安。有報道稱70.24%的手術患者有焦慮,恐懼等,而這些不良情緒與疼痛反應呈顯著的正相關。
2.2術后使用鎮痛泵的并發癥
(1)心血管系統并發癥
由于疼痛刺激等,引起心率、血壓增高,增加心肌耗氧易發生心血管意外。
(2)肺部并發癥
因懼怕疼痛而不敢用力呼吸,咳嗽及轉動體位,分泌物不易排出,引起肺不張、肺部感染等。
(3)胃腸道并發癥
因疼痛不能翻身活動,發生腸黏連機會增多,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延長。
(4)惡心嘔吐
在手術后病人有可能會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這是受麻醉、手術用藥、鎮痛用藥以及病人自身體質的影響,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在鎮痛的時候用適量的阿片類藥物,會減輕病人的惡心嘔吐程度。如果反應比較嚴重應該由醫師來確診,以便對癥下藥。或者采取心理安慰和分散病人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必要時可服用止嘔吐藥物。臨床上止嘔吐效果比較好的藥物是阿扎司瓊,有的患者因為體質的原因會不適合使用鎮痛泵,這就需要遵從病人的意愿使用與否。
3鎮痛泵在婦產科手術后的護理措施
3.1使用鎮痛泵前的宣教護理
在對病人進行鎮痛泵止痛之前護理人員應該清楚的向患者描述鎮痛泵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并且要說清楚在手術以后使用鎮痛泵的止痛效果,按照患者的自身情況和文化層次做鎮痛泵使用知識的講解,特別要講清楚鎮痛藥使用以后不會產生依賴性、不會影響傷口的恢復、也不影響排氣。教患者和家屬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助于消除病人的心理壓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3.2應用鎮痛泵過程中的護理
鎮痛泵穿刺的位置應該使用無菌敷料貼護,還要使用醫用膠帶固定好,隨時觀察鎮痛泵的連接口是否松動和脫落,在幫助病人翻身或活動的時候避免因為拉扯或扭動肢體造成針管脫落。在下床走動的時候要注意套管針的暢通,避免折疊或扭曲變形,以免影響鎮痛藥物的使用。在靜脈注射的時候要檢查鎮痛泵接口是否有漏液現象,如果發現問題應該及時解決。因為麻醉藥都有抑制呼吸的功效,所以在手術后應該時刻監測病人的呼吸情況和各項生命體征,特別是年齡大的患者在手術后的4小時內都必須佩戴吸氧儀,說清楚的記錄更像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
3.3生命體征的監測護理
①血壓:麻醉鎮痛藥會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引發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讓血漿濃度降低,血壓下降。因此,術后要密切監測患者血壓,以及脈搏變化情況,要補足血容量,保持血壓穩定,若發現患者血壓比基礎血壓下降10%時,如果患者病情允許,可以適當加快輸液速度,如血壓比基礎血壓下降20%,馬上停止使用鎮痛泵。②呼吸:患者在術后要常規吸氧12~24h,并在術后24h內每0.5h觀測一次呼吸情況,尤其對于本來有呼吸系統疾患的患者更應注意,另外還要檢測血氧分壓,應保持在95%以上,如lt;90%,要馬上停止使用鎮痛泵,并及時報告處理。③體溫: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術后患者容易出現體溫下降、寒戰等。因此,術后患者送至病房時,要馬上測量體溫,若體溫≤35.5℃,0.5h要測量一次,加強保暖。
結論
綜上所述,麻醉鎮痛泵是一種針對患者的長期鎮痛措施,其鎮痛效果更好。 良好的鎮痛作用使患者不會因疼痛而產生心理恐懼現象。消除心理恐懼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并使患者在更舒適的狀態下休息。這在患者康復中起重要作用。另外,這也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因此,麻醉鎮痛泵是一種高效,適應性強的鎮痛措施,使藥物和心理治療達到最佳效果,起到真正的鎮痛作用。它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應該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蔣明瑾,徐俐.護理干預對術后留置鎮痛泵患者尿潴留影響的Meta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0):24-28.
[2]蒲樂華,黨亮,田舜,蔡興偉,龍顏宏.不同鎮痛泵參數設置對術后患者自控靜脈鎮痛效果的影響[J].麻醉安全與質控,2018,2(0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