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疾病的疼痛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將本院骨科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治療的積極參與的4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納入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有20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的護理措施進行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應用無痛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視覺疼痛模擬評分結果顯著比對照組患者的評分結果要低,經比較,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lt;0.05)。在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方面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要顯著比對照組患者要高,經比較,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在骨科疼痛護理中應用無痛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能夠顯著地降低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大大提升,效果很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引言
骨科是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涉及的人群各種年齡階段的都有,和其他科室的疾病不同的是,骨科病人多為創傷性的急診病人,不僅病情復雜、嚴重,往往還伴有劇烈的疼痛,肢體活動受限。患者的疼痛不僅引起患者的血壓、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的變化,給治療效果造成不利的影響,還能夠降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因此,通過針對性地護理方法來降低骨科病人的疼痛感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對骨科的疼痛患者進行無痛護理模式,旨在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護理滿意度,最終能夠早日康復和提高生活質量,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2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將本院骨科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治療的積極參與的4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納入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有300例。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年齡在18歲以上;能夠正確的聽說讀寫;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心、肺、腦、腎等重大疾患者;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患者。將40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0人,在研究前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疼痛得分等均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2.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骨科病人的護理方法進行開展護理工作,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無痛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患者,主要的無痛護理模式如下:
(1)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建立無痛護理觀念。每周由1名心理咨詢師和1名護理專家對骨科的護理人員進行無痛護理理念和理論知識的培訓,加強他們對無痛護理的理解和掌握,在根本上樹立無痛的理念。能夠做到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能夠最大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想法和心理體驗,最大程度上解決患者的疼痛感。
(2)改變傳統的疼痛處理觀念和理念,建立本科室的無痛護理模式。在本院成立相應的疼痛管理小組,疼痛護理小組主要包括護士、醫生、康復師、心理咨詢師。患者在做手術之前和之后由疼痛護理小組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評估,并將患者的實際身心狀況進行記錄。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身心狀況制定適當的干預措施和方法,主要的優勢是可以做到產前干預,主動地進行控制疼痛的發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覺。
(3)循證的理念解決問題。患者在手術前后遇到的疼痛問題是不同的,不同的患者之間的問題也是不同的。需要護理人員采用循證的眼光看待和解決問題,在發現問題以后,積極地查閱相關資料,對患者的傷口狀況進行仔細的查看,必要時采用醫學儀器進行輔助檢查,科學準確的幫助患者找到發生疼痛的原因,并且進行針對性地處理。
(4)多學科聯合。采用多種學科聯合的方式,醫生、護士、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等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統籌大家的想法,合理的應用心理護理、藥物治療、康復治療等聯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2.3效果評價
使用國際上最常用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進行評價患者手術前后的疼痛程度,評分的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就越強。評分小于3分的表示患者且輕度疼痛,得分為4-6分的患者,表示患者的疼痛度為輕度,7-9分的患者為嚴重疼痛。
3結果
4討論
骨科患者的疼痛讓他們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和損傷,患者多表現為煩躁、情緒低落、行為限制等,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本科室通過實施無痛護理模式,在根本上解決了骨科患者疼痛難的問題。干預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疼痛得分沒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在干預實施以后,觀察組的患者比對照組的患者疼痛得分明顯的降低,疼痛感減少。因此,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無痛護理干預模式能更好的減少患者的疼痛感,為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奠定基礎,可以在臨床上大范圍的實施推廣。
參考文獻:
[1]曲歡歡. 淺談骨科疾病的疼痛護理方法及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7(27):237.
[2]陳穎. 創傷骨科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減輕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