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孕婦產前護理的護理需求與護理干預措施。方法:將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名高危妊娠孕婦編入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孕婦人數均為60人),分析兩組孕產婦的產前護理需求,并給予實驗組產前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分析兩組孕婦的護理需求、護理后的心理應激指標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與護理滿意率。結果:孕婦的護理需求涉及到了胎兒狀況、孕婦身體狀況、家庭責任、妊娠知識、經濟負擔及心理因素等內容為主。實驗組護理后的心理應激指標評分優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計量資料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計數資料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了解高危妊娠產婦產前護理需求的基礎上,為其提供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分娩護理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高危妊娠孕婦;產前護理需求;綜合護理干預
高危妊娠產婦指的是在妊娠期間因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因素影響而出現危及孕婦自身狀況或新生兒狀況的危險因素的產婦[1]。此類孕婦的難產發生率相對較高、胎兒死亡發生率相對較高,新生兒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2]。在臨床護理領域,醫護人員需要在加強高危妊娠孕婦的護理的基礎上,改善她們的分娩結局。本次研究主要對高危妊娠產婦的產前護理需求與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名高危妊娠孕婦,利用隨機分組的方式進行分組,將其中60名孕婦編入實驗組,60名孕婦編入對照組。實驗組經產婦11例,初產婦49例,年齡在22-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7±3.2)歲,孕婦孕周在35-43周之間,孕周平均值為(39.5±1.1)周。對照組經產婦12例,初產婦48例,年齡在23-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8±3.3)歲,孕婦孕周在36-43周之間,孕周平均值為(38.6±1.2)周。經檢驗,實驗組、對照組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研究期間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孕產婦的實際護理需求。
在問卷調查工作完成以后,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常規護理的服務內容以用藥指導、住院環境介紹等內容為主。
實驗組采用對象護理手段為產前綜合護理干預手段。在護理工作實施期間,護理人員根據孕婦問卷調查的調查結果制定產前護理干預計劃。綜合護理的服務內容以心理干預、健康教育及社會支持為主、在護理工作實施期間,針對高危妊娠孕婦在自身疾病因素影響下出現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會在加強病房巡視的基礎上,給予其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在積極與孕婦開展溝通的基礎上,緩解她們的不良情緒。為調節孕婦情緒,護理人員可以向孕婦告知不良心理給胎兒發育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可以借助音樂、閱讀等方式幫助孕婦轉移注意力,從而改善她們的心理狀態。在健康教育實施期間,護理人員為孕產婦詳細講解孕期保健知識,并會為其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高危妊娠知識教育。在護理工作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也會根據孕婦實際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運動指導。為避免高危妊娠孕婦出現的抑郁癥狀,護理人員會積極與孕婦家屬開展溝通,提升家屬的護理配合度,讓家屬給予孕婦一定的照顧。
2.結果
2.1孕婦護理需求
實驗組、對照組的護理需求涉及到了胎兒狀況、孕婦身體狀況、家庭責任、妊娠知識、經濟負擔及心理因素等內容,見表1。
2.2心理應激指標評分
實驗組的心理應激指標評分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高危妊娠會給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3]。在產前護理階段,醫護人員需要讓高危孕婦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得到改善[4]。
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了解高危妊娠孕婦的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對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合理應用,可以讓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表明高危妊娠孕婦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綜合性護理措施的開展,可以讓孕婦在相對平和的待產環境下,也可以為胎兒提供適合其生長發育的環境。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對照組的心理應激指標評分差異表明綜合護理干與手段有助于改善孕婦的應激反應。兩組在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率方面的差異表明綜合護理措施易于孕婦接受,且有助于提升護理人員服務水平。
綜上所述,高危妊娠孕婦產前護理需要讓孕婦的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參考文獻:
[1]江少容,官秀麗,陳廣芝.高危妊娠孕婦產前護理需求與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9):46+53.
[2]王敏.探討高危妊娠孕婦產前護理需求與安全護理干預的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08):95.
[3]袁炎珍.高危妊娠孕婦產前相關護理需求及護理干預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4):3388-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