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針對骨科護理的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探究在骨科中醫護理臨床路徑中應用人文關懷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診治的79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系統抽樣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9例)和研究組(4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中醫護理臨床路徑進行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進行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研究組的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人文關懷在骨科中醫護理臨床路徑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字:骨科臨床;護理教學;人文關懷;能力培養
引言
人文關懷是護理的本質,是護理的核心思想,它不僅包括對患者疾病的護理,還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社會和文化等方面進行關懷。骨科大部分患者為突發性創傷,病情急、疼痛劇烈、肢體活動障礙且病程較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承受的壓力較大,存在因心理波動影響治療效果的問題。這就要求骨科護理人員在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滿足骨科患者護理需求的基礎上,還需具有良好的人文關懷品質,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骨科實習4周的護生共61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骨科實習時間4周;②知情并自愿參與;③全日制大專以上在校就讀的護生。入選對象按入科時間單雙月分為常規組30人(單月)和干預組31人(雙月),兩組護生的性別、年齡、學歷、專業態度和在校有無人文課程培訓等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⑴常規組采用常規帶教。⑵干預組在常規帶教的基礎上,增設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內容:①人文關懷知識專題講座,如醫院文化、職業道德規范、護理禮儀、人際關系、護患溝通技巧等。②將“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如何迎接新患者?如何給患者做健康指導?”等內容拍攝成視頻,將禮貌性語言、溝通技巧等融入到視頻中,供護生觀看學習。③情景模擬教學法,護士長和帶教老師將骨科常見疾病圍手術期護理工作作為情景模擬的主題(例如,關節置換術后對疼痛患者進行護理)。在護生入科后第2周,將情境案例告知護生,要求每位護生通過檢索相關文獻資料整理和分析案例,并制定最佳護理方案。然后將案例編寫成劇本,根據護生的個性特點由護生分別扮演醫生、護士、患者及家屬等角色,帶教老師進行示范性操作后,由護生按角色演練,再相互輪流交換,親身體驗技能操作和人文關懷等細節。體驗結束后進行討論,如扮演角色的感受、操作的準確性及人文關懷的內容等,并由帶教老師進行分析點評。④召開護患溝通交流會,以實習護生主持、帶教老師協助的方式,培養護生的溝通交流能力。⑤修訂骨科常見臨床護理操作流程,增添人文關懷的內容,并將儀表、舉止表情、關心程度、溝通能力等納入操作考核標準中,至少占總成績的20%。
2結果
入科時常規組和干預組CAI總分和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入科時和出科時CAI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出科時CAI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顯著高于入科時(P<0.01);并且,出科時干預組CAI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出科時(P<0.05)。
3討論
3.1護士的人文關懷精神將影響患者對疼痛管理參與的態度
準確進行評估是疼痛處理的首要步驟,可為后續的疼痛控制提供信息,還有助于評價疼痛治療效果。對患者圍手術期進行疼痛知識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認識,降低或消除其對疼痛的心理畏懼,提高其對疼痛的心理閾值,同時知曉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疼痛,患者的配合程度更高。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前,我們與每位患者進行了討論和問卷評估,以確定患者在疼痛控制方面個體化的需求和對該患者進行指導的側重點。結果顯示,入院時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屬于中重度水平,觀察組接受疼痛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對疼痛的認知有了顯著變化,術后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了解疼痛對身體的影響”這一條目在培訓前后沒有顯著變化,可能是因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觸過這方面的科普,而過于專業的內容即使經過健康教育,短時間內也難于掌握。
3.2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疼痛控制的參與性
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僅僅讓患者理解“為什么這樣做”,而是進一步知道“我該怎樣做”。本研究在進行疼痛管理教育時,改變了既往護患之間主動—被動的宣教關系,而是基于平等的信息互通,通過討論,形成個體化的疼痛控制方案,旨在調動患者內在潛能,使患者參與到醫療行為的決策和行動中,提升其主觀能動性。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圍手術期疼痛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夠主動配合疼痛治療,還學會了疼痛管理的技能,如應用疼痛評估工具、輔助緩解疼痛方法、減輕藥物不良反應等。
3.3借助專業理論豐富健康教育內涵,提高基層護士的護理質量
本研究針對健康教育小組的骨科護士進行人文關懷和疼痛護理相關知識及技能的培訓,更新了護士疼痛管理的理念。在進一步對患者進行疼痛控制的健康教育中,通過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個人意見在決策中的主要作用,因此主動地參與疼痛管理,及時自我評估疼痛程度,從而提高疼痛控制的依從性、降低術后的疼痛程度和疾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基于人文關懷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認知,促進疼痛管理中患者的參與性,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增加睡眠時長,滿足患者術后身心康復的休息需要。
參考文獻:
[1]邵麗娟.骨科護理臨床路徑在治療踝關節骨折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5):12774-12775.
[2]陳秀鴻.骨科護理臨床路徑在治療踝關節骨折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33):142-144.
[3]楊華麗.骨科護理臨床路徑在治療踝關節骨折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7,30(3):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