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結合醫院兒科護理工作進行分析,探討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來我院兒科就診的患者48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40例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240例采用風險防范式護理方式,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和質量。結果:觀察組護理效果在護理人員滿意度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效果。結論:兒科護理中采用風險防范式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護患風險事件,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
關鍵字:風險防范式護理;兒科;護理管理;應用
兒科護理的主要對象為嬰幼兒,由于嬰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能低,治療依從性較差,因而對護理工作的標準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患兒家長往往具有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對于護理過程中的不良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護理過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引發護患糾紛。因此在兒科護理中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以及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對于促進患兒盡快康復,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均具有積極的意義?;诖?,本文以我院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風險防范式護理對兒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來我院兒科就診的患者48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40例,男130例,女110例,年齡最小的2歲,年齡最大的10歲,平均年齡6.3歲;觀察組240例,男120例,女120例,年齡最小的3歲,最大的11歲,平均年齡6.2歲;兩組疾病為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gt;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240例采用常規護理方式主要包括:保持患兒病房內舒適、整潔,根據患兒疾病安排病房,使患者的緊張感和抵觸感得以消除,根據患兒的疾病類型給予針對性的護理;觀察組240例除常規護理方法以外采用風險防范式護理方式。①成立風險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資深護士以及責任護士等成立風險護理小組,全面負責落實風險防范式護理措施,此外風險護理小組成員還應該不斷加強學習,提高風險意識和專業技能;②加強對患兒的身份識別:一是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身份識別安全意識;二是充分發揮床頭信息卡和腕帶的作用,護理人員在開展相關的護理操作以及給藥之前均要進行身份核實,嚴禁護理人員在沒有身份核實之前開展各項操作;③對患兒進行風險評估:基于循證醫學理論對兒科護理中常見的風險進行總結分析,比如磕碰、燙傷、墜床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針對每種風險事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一旦發生應該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最大程度降低風險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④落實風險護理措施:制定統一的護理流程表,對每個護理環節的護理標準和護理細節進行明確,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嚴格按照護理流程表開展規范性護理,此外應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的生活護理、心理護理以及病情護理等;⑤對患兒及其家長開展健康教育:一是要積極跟患兒家長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患兒家長的情緒變化,安撫患兒家長的情緒;二是向患兒以及家長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尤其是疾病的治療方式以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提高患兒以及家長的治療依從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2結果
觀察組護理效果在護理人員滿意度和護理糾紛發生數量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效果。對照組240例患兒中,出現護理糾紛10例,患者滿意190例,基本滿意40例,不滿意10例,滿意度為95.83%,意見集中在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技能和護理人員溝通方面。觀察組240例患兒中,出現護理糾紛0例,患者滿意210例,基本滿意28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9.17%,不滿意主要是出現了兒童墜床情況,經過風險組調查,護理人員事前對墜床進行了提醒,同時做好了相關護理措施,是因患者家屬自行把床檔放下產生的墜床,經過后續的溝通,患者家屬表示理解并對調查結果表示滿意。
3討論
醫療行業中不論是治療過程還是護理過程,都存在許多風險,如果不能及時、得當地進行處理,則會對患兒和醫護人員造成很大的危害。兒科護理與其他科室護理相比,護理風險更高,因此對護理人員專業技術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也更高。傳統的兒科護理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的兒科護理中,應不斷創新護理模式提高臨床兒科護理的質量,而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對減少風險發生的幾率,提高護理管理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兒科是醫院的一個特殊科室,其收治的患兒具有年齡小、病情變化快、配合度差等特點,護理工作繁忙,護理風險大,因此有必要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從而使風險事件發生率有效降低,使護理質量顯著提高。提升兒科護理質量。從此次對照組結果來看,不滿意的有10例,集中在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技能和溝通方面,這說明護理人員基本的護理技能有待提升,特別是在靜脈穿刺技能方面,患兒因病痛受到折磨,其對疼痛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家屬因患兒的哭喊焦慮感陡增,此時如果靜脈穿刺等基本技能方面出現問題,很容易引發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不滿,造成護患矛盾。另一方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比較大,工作繁忙,在溝通和交接班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疏忽問題,如對家屬解釋時過度使用專業術語,導致家屬無法理解,或在護理過程中沒有有效進行護理指導,這些都容易造成溝通風險。因此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過程中必須要注重與患者的溝通工作,通過溝通提升患兒與家屬的配合度,提升護理質量,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出現,同時也要注重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技能的提升,要定期對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技能進行培訓,提升其護理技能水平,特別是靜脈穿刺技能。
綜上所述,將風險防范式護理應用于兒科護理管理中,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對護理質量評分、焦慮評分、風險事件總發生率及并發癥總發生率均得到顯著改善,對促進患兒健康恢復有積極的影響,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蔣慧慧.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健康周刊,2017,(13):67.
[2]趙夢,鄭迎.加強兒科臨床用藥安全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1):67.
[3]張美紅,許倩倩.兒科護理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應用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7,3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