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卒中取栓治療中加強圍手術期管理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30例,對所有患者實施取栓治療,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加強圍手術期管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15人。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與對照組(73.33%)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較高(Plt;0.05)。結論:在急性卒中取栓治療中加強圍手術期管理,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應積極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卒中;取栓治療;圍手術期管理
急性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的腦血管意外,該病存在較高的致殘率、患病率及復發率,對患者生命健康威脅較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取栓治療是臨床對急性腦卒中進行治療的主要手段,為提高治療效果,需要在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有效管理[1-2]。遂本文主要探究在急性卒中取栓治療中加強圍手術期管理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30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15人。兩組男女人數之比分別為8:7、6:9;兩組年齡分別為(69.47±8.38)歲、(68.49±8.02)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gt;0.05,可以予以比較。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加強對觀察組患者的圍手術期管理,主要內容如下。
1.2.1術前護理
術前半小時對患者實施苯巴比妥鈉鎮靜治療,將患者的金屬物品和假牙去除,在患者左側肢體處將靜脈通路合理建立,以便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補充能量、降壓及鎮靜等相關治療。同時將手術過程中需要的相關儀器和設備準備妥當。加強與患者的積極溝通和交流,緩解患者的緊張感。此外,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保證患者的病情狀況能夠符合手術治療指證。
1.2.2術中護理
(1)一般護理:對患者的瞳孔、生命體征及意識狀態等進行密切觀察,持續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及心電等。對光反射遲鈍、瞳孔散大及意識變化是術中腦出血的早期癥狀,此時患者的生命體征依舊為穩定、正常的狀態,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病情的密切觀察,發現異常情況,需立即報告給醫生,并給予患者緊急處理。(2)呼吸道管理:使患者呼吸道時刻保持通暢狀態,給予患者氧療,使腦細胞缺氧缺血的損害程度降低。術中患者如果出現嘔吐情況,需要停止手術,將嘔吐物迅速清除,必要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避免誤吸導致患者發生窒息死亡情況,對患者實施面罩吸氧,氧流量為每分鐘6-8L。此外,對意識清醒的患者進行積極安慰,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1.2.3術后護理
(1)一般護理: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入監護室,協助患者采取平臥位,或將頭抬高30°,持續監測患者的血壓和心電,囑患者頭頸部不要劇烈運動。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瞳孔及意識狀況等密切觀察,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偏盲、頭暈、頭痛癥狀,對患者的肌張力、肢體肌力、吞咽功能及認知功能等進行動態觀察,如果有異常情況發生,需要報告及時給予患者緊急處理。(2)并發癥護理:術后常見并發癥包括動靜脈瘺、假性動脈瘤、皮下血腫、皮膚瘀血及穿刺部位滲血等,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將宣教工作做好,制動患者的穿刺部位,積極巡視,對患者穿刺部位皮膚和生命體征狀況進行密切觀察,如果患者存在皮膚血腫情況,在對患者進行壓迫止血的同時,還應當重新包扎,教會患者正確咳嗽的方法,對患者的活動進行限制,將患肢抬高,并且還需要對輸液的速度進行嚴格控制。
1.3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表示方法為“[n(%)]”和“(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x2”和“t”,用P<0.05表示結果有差異。
2結果
對比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Plt;0.05),見表1。
3討論
急性腦卒中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惡心、嘔吐、出汗、體溫升高、呼吸頻率改變、應激性潰瘍及心功能改變等,大部分急性腦卒中的發生是因病變間接或直接損害丘腦下部導致。臨床研究顯示,導致腦卒中發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血管性危險因素、種族因素、年齡因素、性別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其致病因素十分復雜,對患者健康影響較大,必須對有效治療方法進行積極探究。不同類型的腦卒中具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有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兩種方法,且均存在一定的臨床價值。
在急性腦卒中治療,取栓術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治療方法,相比于靜脈溶栓,該方法能夠促進血管再通率有效提高,使患者神經功能預后得到改善[3]。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需要將手術前相關準備工作做好,手術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有效管理靜脈藥物和呼吸通路,手術結束后將血壓管理和監測工作做好,密切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傾向等,如果患者存在出血情況,需要立即給予患者止血處理。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提高自身的責任心,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對相關臨床經驗積極總結,同時將規范的護理流程建立和完善,從而促進護理水平顯著提高[4-5]。
本文通過探究在急性卒中取栓治療中加強圍手術期管理的臨床價值,數據指出,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3.33%)較對照組(73.33%)高(Plt;0.05),表明加強圍手術期管理能夠促進患者的滿意度提高。綜上所述,在急性卒中取栓治療中加強圍手術期管理后,能夠促進患者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使患者更好地配合相關護理和治療工作,因此應當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應用該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惠康麗,郭章寶,黃書翰等.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對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支架取栓術后早期神經功能改善的影響[J].東南國防醫藥,2019,21(1):53-56.
[2]郭章寶,唐麗佳,歐陽方等.雙支架取栓治療急性頸動脈閉塞性腦梗死的初步分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722-726.
[3]杜娟,崔永強,吳錚等.急性缺血性卒中動脈內機械取栓困難的臨床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6,54(5):335-339.
[4]楊冰,關敏,喬宏宇等.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的并發癥及處理[J].臨床薈萃,2018,33(3):189-193.
[5]王琳,胡玉芳,酈明芳等.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在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中應用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15):1393-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