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產科護 理過程中整體護理對母嬰健康及護理質量的影響情況。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10月- 2016年10所收治的 11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入 院先后順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孕婦在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觀組孕婦給予整體護理,比較兩組孕婦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母嬰結局。結果:兩組孕婦護理滿意度以及母嬰結局存在明顯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對婦產科孕婦進行臨床護理時, 通過給予整體護理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孕婦的護理質量,且還可以確保母嬰健康。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科護理;整體護理;母嬰健康;護理滿意度
產科孕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稍有不慎即可能危及到孕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其臨床護理工作尤為重要。近年來整體護理模式開始應用于產科臨床實踐中,且得到了業界人士的肯定。通過采用產檢、產時護理、產后護理等環節密切配合進行整體護理,不僅可以幫助孕婦順利生產,而且還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為了對產科護理過程中應用整體護理模式的價值進行深人了解,本研究將對我院2014年10月以來所收治的110例孕婦的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10月- -2016年10月所收治的11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孕婦年齡跨度為24 -29歲,平均年齡為27.6歲。本研究所有孕婦中,40例孕婦為經產婦,70例初產婦,所有孕婦均均不存在其它器質性疾病。根據人院先后順序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兩組孕婦的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該組孕婦在臨產時,由護理人員告知其生產中的應注意事項,叮囑孕婦以輕松心態面對生產過程,并相應疏導產婦負面情緒。產后護理人員應告知產婦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及新生兒喂養方面知識,提高孕婦對生產及新生兒保健知識的知曉率。
1.2.2觀察組:(1)產前整 體護理:本組產婦由責任護士實施產前護理工作,對懷孕28周的孕婦須行產前產檢,分娩前須接受3次或3次以上的產前培訓,并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孕婦情況實施調查,將調查評估的結果記錄在產前檢查冊中。每次在對孕婦行產檢時,護理人員須對孕婦腹圍、宮高等情況進行測量、評估,同時還須對胎兒的情況做出準確的評估,根據每次產檢評估結果,對孕婦行針對性孕期保健以及孕期營養知識指導,對存在高危情況的孕婦,最好組織專家進行會診。(2)產房中的整體護理:從產婦住院開始,由專門的助產護理人員對產婦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全程協助,其具體措施如下。孕婦入院后,護理人員須向孕婦介紹醫院的環境以及醫療水平及產時保健知識,提高孕婦對整個生產過程的熟悉配合。臨床護理時,護理人員還須根據產婦情況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緩解孕婦不良情緒。此外還須對孕婦行適當的生理護理、產程觀察,并根據護理及評估情況,制定相對應護理計劃,落實到實際護理工作中。孕婦產程護理時,須根據產程進展情況,適時修正護理計劃,并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以便對孕婦分娩過程中的突發狀況作及時處理,避免因處理不及時而對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造成危險。(3)產后整體護理:產后護理時,責任護士須系統觀察孕婦的產后精神狀況、飲食、大小便、陰道流血、子宮收縮及孕婦會陰或腹部切口情況,并對孕婦術后疼痛進行緩解,并為孕婦制定出相應的康復計劃。同時須對分娩新生兒的各項身體指標行全面評估,并作保溫處理,新生兒娩出半小時后,護理人員應協助孕婦讓新生兒做好早期吮吸,確保孕婦分娩后能夠盡早接觸母乳喂養工作,與新生兒建立起親子關系。同時還須觀察產婦乳汁分泌情況,告知母乳喂養的優勢,讓產婦熟練掌握母乳喂養技巧及新生兒護理方面知識。并于新生兒出生2、4.6天對母嬰情況行全面評估,確保產婦褥期護理計劃的完善具體。產婦以及新生兒出院后,護理人員須定時電話隨訪,了解產婦新生兒喂養、產后保健以及產后恢復的相關情況,并記錄在案。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作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表示,對比結果采用x檢驗,P lt;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產后出血。產婦產后的出血量超過500ml即可被定為產后出血。本研究中,觀察組有2例產婦出現了產后出血的情況,產后出血率為3.63%;對照組中有14例產婦出現產后出血情況,產后出血率為25. 45%。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率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55例孕產婦護理滿意度調查,十分滿意34例(61. 82%)、滿意19例(34. 55%)、不滿意2例(3.63%),整體護理滿意度為96.37%,對照組孕婦十分滿意22例(40.01%)、滿意21例(38. 18%)、不滿意12例(21.81% ),整體護理滿意度為78.19%,兩組整體護理滿意度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lt;0.05。
3討論
分娩是一種能夠引起產婦生理和心理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過程,大多數產婦由于缺乏經驗和分娩相關健康知識,對于分娩過程中的未知性充滿擔憂和畏懼,難免會產生焦慮不安的緊張情緒,容易對于產程的順利進行及分娩結局產生不利影響。產科孕婦臨床護理時,通過給予孕婦整體護理模式,可對孕婦整個圍產期的相關情況及產后動態變化作出深入了解,并在第--時間發現產婦異常情況,以盡早對其實施處理,降低危險事件發生率。并且采用整體護理模式,護理人員與孕婦溝通交流的時間、機會均大大增加,由此也為產婦的日常護理提供了有利條件,且能夠促使產婦與護理人員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及護理配合度,從而強
化臨床護理質量。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率、護理滿意度等指標均相應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對比明顯,P lt;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整體護理不僅可以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還可顯著改善孕婦與新生兒的預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金萍.基層婦幼系統母嬰優質護理模式構建[J].中國保健營養,2014,(7) :488 -489.
[2]俞黎曙.家庭化護理模式在產科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9) :66 -67.
[3]孫莉娟.協同護理模式對產褥期母嬰健康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3):294 - 296.
[4]王東梅.產科病房應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3,(z1):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