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的效果,判斷該治療方式的臨床推廣價值。方法:將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我院接受小兒肺炎治療的100例患兒隨機抽選為主要的觀察對象,分成對照組及研究組,通過實施常規治療以及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病情變化、治療效果、家屬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等。結果:研究組患兒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研究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更高,但并發癥發生率普遍低于對照組。結論: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是很值得推廣起來的,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系,也能夠促進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一舉數得。在今后的實踐研究中,廣大醫務人員必須付出更多努力,積極參與優質診療服務體系的完善,主動為患兒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最終體現出臨床護理工作的存在價值。
關鍵詞: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臨床效果;觀察研究;分析
引言:小兒肺炎冬春季節十分常見,屬于一種代表性的呼吸道疾病。小兒肺炎病情嚴重,會直接威脅到嬰幼兒的生命安全,引起了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及時展開有效治療非常關鍵。小兒肺炎的臨床癥狀有:高熱不退、呼吸急促、肺部啰音、咳嗽不斷等,選擇常規治療方式還是特殊診療手段,應該考慮到患兒的實際病情,本次實驗通過觀察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的效果,爭取為后續診療工作的有序推進奠定下良好的基礎,現研究報告總結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一)患兒資料
將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我院接受小兒肺炎治療的100例患兒隨機抽選為主要的觀察對象,而后分成對照組、研究組,每組各有50例。因為患兒還不具備自主能力,所以要和家長溝通后達成意見統一。其中,對照組男患兒30例,女患兒20例,患兒年齡在2個月-10歲之間,平均的年齡為(3.56±1.77)歲;研究組男患兒36例,女患兒14例,患兒年齡在5個月-12歲之間,平均的年齡為(4.28±1.96)歲。(1)納入標準:全部患兒均符合“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1],入院觀察后具有臨床研究的意義。兩組患兒除去年齡、性別、病情不同外,其他資料暫無統計學意義(pgt;0.05)。(2)排除標準:排除先天性心臟病、惡性腫瘤、藥物過敏、障礙性疾病患兒,排除家長不積極、不主動配合醫生工作的患兒。
(二)治療方法
(1)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治療,包括:常規降溫、抗感染治療、用藥指導、化痰止咳、衛生清潔等,密切監測患兒們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
(2)研究組患兒實施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具體操作為:布地奈德500mg+2.0ml生理鹽水,使用霧化器吸入治療,2次/天,20分鐘/次,7天為一個療程[2]。
(三)效果觀察
主要觀察兩組患兒的病情變化,通過對比退熱時間、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綜合考慮治療效果后,統計家屬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四)統計方法
使用專業統計軟件SPSS 21.0進行各項數據的處理分析。表格數據先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后用χ2檢驗,而plt;0.05則代表組間結果的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患兒實際的治療效果對比詳見下表:
組別 例數 退熱時間 癥狀緩解時間 住院時間 治療效果
(二)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的調查結果詳見下表:
組別 例數 十分滿意 較為滿意 不滿意 總滿意度
(三)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的統計指標詳見下表:
三、討論
小兒肺炎的及時治療意義重大,為全部患兒提供最優質的診療服務,需要醫務人員們付出更多的努力。現階段,常規治療方式的應用對于患兒病情的有效控制來說并沒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布地奈德則具有良好的抗炎癥效果,霧化吸入治療中患兒的咳嗽、氣喘、高熱等癥狀容易被緩解。另外,霧化吸入治療很安全,對于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言大有助益,家長們足夠放心,主動配合醫生工作,整體治療效果的優化指日可待[3]。通過實驗分析可知,研究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包括退熱時間、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患兒;研究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普遍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法有很高的安全性,對比常規治療方式來說的話,該治療手段更能穩定患兒們的炎癥情況,因此,應該在今后的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繼續補充相關內容,以便構建其和諧醫患關系,醫院也有良好的社會形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接受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后,并發癥率會變低,生活質量會越來越高,因此,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法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商曉式.布地奈德聯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7,25(24):119-120.
[2]陳凱宇,龔晟.布地奈德聯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7,13(09):100-101.
[3]樊芙蓉.布地奈德聯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7,08(0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