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AKs (p21活化激酶)家族是高度保守的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Cdc42和Rac(Rho小GTP酶亞家族)的下游效應分子。由6個PAKs組成,分為兩個亞家族: I 組 (PAK1, 2, 3)和 II 組 (PAK4, 5, 6),PAK5 是PAKs中最不為人知的成員,PAKs在受到小GTP酶 Cdc42和Rac活化形式的刺激時,會調控細胞內的許多過程。PAK5在哺乳動物細胞的多種信號通路中發揮重要作用,控制細胞骨架組織、細胞運動、凋亡、增殖和侵襲遷移等多種細胞功能。本文就PAK5的結構、功能及影響腫瘤細胞凋亡、增殖和侵襲、遷移等方面進行綜述。
關鍵詞:P21活化激酶5(PAK5);細胞凋亡;細胞增殖;侵襲;遷移
1 PAK5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PAKs是高度保守的絲氨酸/蘇氨酸激酶家族,分為兩個亞家族: I 組 (PAK1, 2, 3)和 II 組 (PAK4, 5, 6)[2]。所有 PAKs 結構的 C末端均含有催化域,N末端含有調節域(PBD),其內部有一個Cdc42/Rac結構域(CRIB)。6個家族成員的CRIB 結構域 在I型和II型PAKs之間高度相似,其標識超過50%。當RHO家族的小G蛋白處于GTP負載狀態時,CRIB結構域與RHO家族的小G蛋白特異性地相互作用。在結構上,I型和II型PAKs的CRIB 結構域以類似的方式與小的GTPases相互作用,NMR研究表明,II型PAKs的CRIB域是在缺乏小GTPase的情況下展開的[16],盡管他們相似,I型和II型PAKs的CRIB結構域似乎專門針對不同的GTPases, I型PAKs作用于RAC亞型和CDC42的下游,II型PAKs更傾向于CDC42。
2 PAK5與細胞凋亡
細胞增殖和凋亡之間的平衡對細胞的生存至關重要,并受多種細胞內信號通路的控制,雖然大量蛋白參與細胞凋亡機制,但主要有兩種調控方法:以線粒體功能為靶點,或通過受體蛋白直接轉導凋亡信號。PAK5可以保護細胞不凋亡,通過第一種調節方式促進細胞存活[19],具體地說,PAK5通過在絲氨酸338上獨立磷酸化激活Raf-1,但將Raf-1靶向線粒體很大程度上與磷酸化無關[20],PAK5和Raf-1之間的緊密結合在II類PAKs中是獨一無二的,Raf家族蛋白激酶受Ras介導的信號通路調控。哺乳動物中已經鑒定出三種Raf亞型:Raf-1、A-Raf和B -Raf[21],RAF-1的活化機制是由生長因子介導的,需要越來越多的磷酸化殘基,Raf-1是ERK/MAPK通路的關鍵調控因子,調控從細胞粘附和遷移到細胞存活和凋亡的不同細胞過程。PAK5和Raf1可以共同調控線粒體的分布,可能導致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
3 PAK5與腫瘤細胞的增殖
腫瘤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細胞增殖.PAK5可能通過影響細胞周期調節劑的表達而起作用。一項對人類乳腺癌細胞系的研究表明,對PAK5的抑制導致抑制了細胞的生長,是由于G1期阻滯,PAK5促增殖效應的機制很可能指向抑制G1期阻滯,沉默PAK5后,細胞周期蛋白D1、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2 (CDK2)和細胞分裂周期25a (Cdc25A)水平降低,而p21(CIP1/WAF1)表達明顯增加。CDKs是調節細胞周期的蛋白激酶家族,細胞周期蛋白D1與CDK4或CDK6形成復合物,其活性是細胞周期G1/S轉化所必需的,細胞周期蛋白D1的過表達加速了細胞周期的進展,在腫瘤的增殖中是常見的。CDK2是CDK復合物的催化亞基,其活性僅限于細胞周期的G1-S階段,對G1/S的轉化至關重要,此外,Cdc25A是細胞周期從G1向S期進展所必需的,主要激活CDK2,促進G1/S轉化。p21是一種CDK抑制劑,可直接與多種CDKs結合并抑制其活性,因此可作為細胞周期進展的調節劑,由于相關細胞周期調控因子的改變,PAK5的過表達最有可能通過G1阻滯預防促進腫瘤的增殖,然而,PAK5如何與這些細胞周期調控因子相互作用的具體機制仍不清楚。已經發現PAK5在胃癌細胞系中過表達,PAK5過表達顯著促進胃癌細胞增殖,這可能與G1/S細胞周期調控有關,因為細胞周期阻滯預防是人類癌癥的重要標志。此外,PAK5基因沉默也可降低人肝癌細胞的增殖,提示PAK5與多種人類腫瘤的增殖密切相關]。
4 PAK5與腫瘤細胞的侵襲與遷移
PAK5除了在細胞凋亡、細胞增殖中發揮重要作用外,還可以調節細胞骨架。細胞骨架的主要由三個結構組成:肌動蛋白,微管和中間絲。細胞骨架的形態學改變對腫瘤細胞的運動、滲透和血管生成有重要影響,從而導致發生附近浸潤和遠處轉移,PAK5在腫瘤進展中的功能是調節細胞骨架,從而引起細胞形態、粘附和運動的改變。活化的PAK5對細胞骨架有兩個獨立的作用.首先,它通過結合和抑制MARKK穩定微管。MARKK–MARK–Tau級聯是細胞骨架重組的關鍵步驟。PAK5通過與MARKK的催化區域結合而不是磷酸化來促進微管的可塑性。活化MARK可磷酸化Tau蛋白,導致Tau蛋白從微管中分離。滅活MARK完全消除了影響,這種磷酸化作用在阿爾茨海默腦組織異常Tau蛋白中增加,導致Tau蛋白與微管分離。其次,PAK5通過誘導絲狀偽足的形成、應力纖維的溶解和局部粘附,促進肌動蛋白的動態變化
5 展望
綜上所述,PAK5參與眾多重要信號轉導及細胞功能的調控,影響著腫瘤細胞的凋亡、增殖、遷移與侵襲的作用,在過去的研究中,PAK5在腫瘤進展中的過表達比突變更為常見,PAK5在結腸直腸癌細胞、乳腺癌細胞、EOC等易侵襲和遷移的腫瘤中過表達,但在正常組織或腫瘤原位生長中很少發現。然而,導致PAK5在癌癥中上調的原因尚不清楚。PAK5在腫瘤中過表達的特殊機制以及更好地理解PAK5活性的調節機制都是必要的。作為PAK家族最后確定的成員,PAK5在腫瘤進展中仍然知之甚少。在未來的幾年里,PAK5的研究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包括更多種類的腫瘤和更多類型的腫瘤的發展規律,PAK5的臨床資料和體內實驗將為PAK5過表達在腫瘤發展中的作用提供更多的證據。重要的是,PAK5過表達在腫瘤進展中的機制進一步將被闡明,進一步闡明PAK5的生理功能和調控機制,將為PAK5靶向抗癌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Field J, Manser E. The PAKs come of age: celebrating 18 years of discovery.Cell Logist 2012;2(2):54-8.
[2]Giroux V, Dagorn JC, Iovanna JL. A review of kinases implicated in pancreatic cancer. Pancreatology, 2009, 9(6): 7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