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研究由單一生產者、單一零售商構成的二級農產品綠色供應鏈,并運用Stackelberg博弈來實現供應鏈優化,最后對博弈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證明在此背景下成本分攤契約能實現供應鏈優化。
[關鍵詞] 綠色供應鏈;Stackelberg博弈;成本分攤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2-65-2
相關研究表明,農作物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和秸稈焚燒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1-3],這不僅會導致產生溫室效應,而且會危害產品本身質量。而在新經濟條件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物的綠色化。在此背景下,發展綠色低碳農業勢在必行。
目前,國內外對綠色供應鏈的研究視角都較為單一,大多數學者將碳排放、新鮮度等作為單一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實際上,供應鏈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現有研究中很少有人將多種影響因素考慮進來。鑒于此,本文將綠色供應鏈中產品的綠色度和碳減排作為決策因素,探討在低碳環境下成本分配能否實現供應鏈優化這一現實問題。
1 問題描述及模型構建
在本文所研究的供應鏈中,生產者面臨著農產品綠色化生產的要求和政府對碳排放的限制。雖然零售商不需要面對這些問題,但產品銷售卻與產品的綠色程度及碳排放量有著正向關系,因此零售商需要設法去激勵生產者提高農產品的綠色程度,減少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基于此,本文進行了以下研究。
基本假設:①在此供應鏈中,農產品生產者和零售商市場需求相同;②綠色度提升投入和碳減排投入為一次性投入;③供應鏈雙方是理性決策者。
2 模型分析
下面將分別從集中決策、分散決策和成本分擔方面對受綠色水平和碳排放約束影響的綠色供應鏈做進一步研究。
2.1 集中決策
由上面分析可知,分散決策下不能實現供應鏈共贏,故為達這一目標,本文在分散決策基礎上設計了成本分攤契約,以期達到供應鏈協調狀態。
2.3 成本分攤契約決策
3 結論與展望
通過上述研究,本文求出了零售商的最優成本分攤比例、生產者的最優綠色水平及最優碳減排量,并對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并證明了在此背景下成本分攤契約能實現供應鏈優化。這對未來綠色供應鏈的協調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最后,為方便文章計算推導,假定需求是依賴綠色水平和減排量的確定性需求,而實際需求更為隨機,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隨機需求下的成本分擔契約。
參考文獻
[1]Tobias Pr?lla,Rafat Al Afif,Sebastian Schaffer,et al. Reduced local emissions and long-term carbon storage through pyrolysis of agricultural waste and application of pyrolysis char for soil improvement[J].Energy Procedia,2017(3):1742.
[2]Sá Jo?o Carlos de Moraes,Lal R,Cerri C C,et al.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South America to mitigate global climatechange and advance food security[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7(98):102-112.
[3]Alexiades A,Kendall A,Winans K S,et al. Sugar beet ethanol(Beta vulgaris L.):A promising low-carbon pathway for ethanol production in Californi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2):3907-3917.
[4]Liu Z G,Anderson T D,Cruz J M. Consumer environmental awarenessand competition in two- stage supply chain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2(3):60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