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原料奶價格波動對奶農、乳制品企業、消費者甚至整個奶業發展的影響,提出奶價協調機制存在的必要性。根據云南省奶價定價機制建設現狀,借鑒國內外較為成功的奶價協調經驗,總結出健全云南省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奶價協調機制;原料奶;云南省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2-39-2
1 原料奶價格波動的影響
對于奶農,養殖奶牛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于原料奶的售出,少部分來自于幼崽及牛肉的售出,因此原料奶的價格是奶農首要關心的問題(產量在短期內沒有巨大的波動)。原料奶的價格與奶農的養殖積極性成正相關關系,當價格高時,奶農的經濟收入增加,養殖奶牛的積極性增加;當價格低時,奶農的養殖積極性就會降低,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殺牛倒奶的現象,進而造成原料奶短缺,價格隨之上漲。對于乳制品企業,企業通過采購原料奶加工成各種產品銷售給消費者來獲得利潤,當原料奶價格偏高時,生產成本就會增加,企業會采取采購國外低價原料奶、自建牧場或者提高產品價格的方式來保證利潤不受影響。價格偏低時,企業利潤會增加,但奶農的經濟收入會受到影響,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對于消費者,原料奶價格上漲,乳制品的價格會相對增加,消費需求會相對減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生活質量。
如何制定原料奶價格關系到奶農、乳制品企業及消費者的共同利益,關系到整個奶業的穩定發展,需要考慮到奶農的養殖成本、乳制品企業的生產成本、消費者的生活質量等多方面的因素。
2 云南省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概況
2.1 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
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是指在奶業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上,把完善有效的政府宏觀調控手段作為手段,通過建立有利于奶業產業結構優化、奶業可持續發展的價格系數、完整的成本核算框架及完備的市場交易體制,引導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價格制定與制度安排。
2.2 目前云南省使用的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
云南省目前沒有系統合理的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現狀是乳制品企業權力過大,奶農沒有話語權,政府立場不堅定,導致原料奶的價格幾乎是由乳制品企業單方面確定的。由于原料奶具有不易長期保存的性質,云南省目前還沒有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原料奶的質量出具公正的檢測報告,奶農自行化驗結果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因此奶農只能被動接受企業制定的價格,討價還價的能力弱。
3 國內外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
3.1 國內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
黑龍江省原料奶價格形成的運行機制是各地區的價格協調委員會向省奶業協會上報當地的原料奶收購參考價格,省奶業協會根據各地的成本和參考價格,再綜合考慮季節、全省乳品企業對原料奶的需求情況以及省奶業協會采集的信息,確定全省的原料奶收購參考價格。其中,價格協調委員會由四方面的代表組成,分別是政府、乳制品加工企業、奶業協會及奶農。政府部門主要由畜牧部門牽頭,物價、工商及技術監督3個主要的行政部門參與;乳制品加工企業主要是當地比較有代表力的大企業;奶業協會包括各方面的專家和各地方的試驗站站長;養殖戶選舉產生有一定代表能力的、會算賬、能溝通、威信力較高的奶農。價格協調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奶牛養殖場、企業成本的抽樣調查,分析計算出本地區的原料奶銷售參考價格。“制定參考價格以成本為主導,以需求為手段?!背杀局冈夏痰纳a成本,主要包括10項,如精飼料、粗飼料、育種費、水電費、醫療費、人工費、折舊費、犢牛飼養費和其他費用等;需求即當地乳制品企業對原料奶的需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執行了《牛奶淡旺季價格體系》。該價格體系是在奶農提高原料奶價格的呼聲下,由政府、協會及企業(蒙牛、伊利)共同協商而定的,通過區分淡旺季對企業和奶農都具有一定公平性。
3.2 國外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
歐盟的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有專門的原奶按質論價付款系統,奶農生產出的原料奶由第三方檢驗機構、獨立的實驗中心或者乳制品加企業進行檢驗,奶價的高低主要由檢驗報告各項指標所反映出原料奶的質量水平來決定。許多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會給出一個基礎價格,在此基礎上根據各項指標來決定提高或降低奶價,從而計算出最終的收購價格,有些國家還對所產原奶達到特級標準且當月無不良記錄的奶農給予額外的獎勵。
美國關于原料奶的定價機制設有專門的價格支持計劃和聯邦奶營銷法令,規定農業部綜合考慮奶農成本、加工制造商合理利潤等每月發布原料奶價格,主要有3種計算方法,分類定價(根據原料奶的不同使用方法定價)、綜合計價(用原料奶的質量乘以相對應類別的價格相加再除以總質量)及奶農油箱價(油箱價又叫奶農賣奶得到的凈價格,郵箱價=總收入-營銷費)。
以色列的奶價協調機制主要是實行全國統一范圍內的原料奶收購基準價格制度。每2年,由奶業協會、牧場主、乳品企業及專家等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在全國抽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牧場作為樣本,測算出牧場原奶生產的平均成本,包括勞動力、飼料及土地等的價格水平。在調研所得的原奶生產實際成本基礎上,由該特別委員會確定出全國原奶收購基準價。此外,2年間的每個季度,國家奶業協會會依據所確定的原奶收購基準價復查一次成本變動,并向全國公布。
4 健全云南省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的政策建議
理想中的原料奶價格是由奶農、乳制品企業、政府及奶業協會四方共同協商決定的,奶農要考慮到飼養成本、人工成本及利潤等因素,乳制品企業的價格制定也由成本和利潤共同決定,政府和奶業協會在其中起到協調平衡的作用,如圖1所示。
4.1 政府層面
市場經濟作用下,由于原料奶本身的性質使其處于劣勢,不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加之企業本身與奶農之間處于不平等的社會地位,價格制定的權利會很大程度地偏向于企業,因此政府僅僅進行監管和調控是不夠的,需要出臺相關政策或意見來保障原料奶的價格水平。例如,劃定最低奶價(需要根據養殖成本的變化而定期更新),建立奶農和企業都認可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檢驗原料奶的質量,在最低奶價的基礎上依據產奶質量適當提高價格,建立政府層面的原奶定價機制,以維護奶農的基本利益,促進奶業的整體協調發展。
4.2 奶業協會層面
奶協主要提供原料奶的參考價格,通過對云南省不同地區奶牛養殖場及主要乳制品加工企業的抽樣調查,采集數據,分析計算奶農的養殖成本和企業的加工成本,通過測算數據進行衡量定價。不定期地向政府、乳制品企業及奶農發布、傳遞價格和成本信息,為制定合理的原料奶價格提供科學依據。當政府、乳制品企業及奶農協商奶價時,此價格可以作為一個基準線。奶協在定價時要以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方式,要處于一個獨立的地位,使其他三方都信服。奶協還可以給奶農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提高原料奶的產量及質量,在奶業的穩定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4.3 乳制品企業層面
乳制品企業作為四方代表中最具有話語權、最關鍵的一方,在原料奶價格制定上具有很大的主動性。制定奶價時,除考慮企業自身利益外,更要考慮到原料奶長期、穩定、高質的供應問題。鼓勵乳制品企業與奶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成為利益共同體,抓住云南省奶牛養殖小區轉型升級的契機,對奶農進行一定資金、技術及設備等方面的支持,和奶農簽訂合同以獲得安全長效的供奶源。對奶農進行部分利益的讓步,可在政府規定的最低奶價上根據第三方檢驗機構提供的檢驗結果按質提高定價。
4.4 奶農層面
鼓勵奶農建立合作化組織,加大組織化程度,適度擴大養殖規模。奶農在定價中所處的不利地位,一方面原因是乳制品企業是需求方,更重要的原因是自身不具備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只注重短期收益,容易被市場左右。因此,提高議價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建立合作化組織,更加科學、系統地進行奶牛養殖,保證原料奶的產量與質量,使自身具備市場競爭力,面對乳制品企業時有提高奶價的資本和實力,共同為云南省奶業的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