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的思想得以解放,無論是城市經濟的發展還是農村經濟的發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民、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農業發展取得矚目的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山西省長治市番茄產業為例,從番茄的種植面積、產量、栽培條件等方面入手,分析長治市番茄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并給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 番茄產業;規模化;機械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2-27-2
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各地區光照充足,夏秋季較為涼爽且雨水充足,這使得番茄生長周期長,生產與采摘的周期也相對較長。近年來,長治市農村種植掀起了大棚種植的熱浪,但由于政府扶持力度與農業種植科學知識普及力度有限,大棚種植成本較高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使得長治市大棚番茄總種植面積仍不到番茄總種植面積的1/3。整體來看,長治市番茄產業的發展趨勢較好,但與此同時出現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筆者實地調查了長治市番茄種植現狀,分析其品種結構、生產經營方式、品牌化銷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合理化建議。
1 長治市番茄產業發展現狀
1.1 種植面積小幅上漲,種植采摘以人工為主
2017年,長治市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為18 894.7 hm2,番茄種植面積為3 000.6 hm2,番茄種植面積占蔬菜總種植面積的15.88%。蔬菜及食用菌總種植面積同比2016年下降了0.8%,在蔬菜及食用菌總種植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番茄種植面積卻小幅上漲。
現階段,長治市番茄產業的發展以人工管理為主,無論是番茄種植階段還是后期采摘階段,幾乎每一步都離不開精細的人工管理。因而,番茄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人工勞動力。
1.2 番茄產量穩步增長
由于番茄種植面積小幅上漲,因此近年來番茄產量也穩步增長。2016年,長治市蔬菜總產量為1 026 915.9 t,同期番茄總產量為169 630.7 t,占蔬菜總產量的16.52%;2017年,長治市蔬菜總產量為1 062 756.3 t,同期番茄總產量為176 750.2 t,占蔬菜總產量的16.63%。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長治市番茄產量較2016年增長了0.11%,番茄產量在穩步增長。
1.3 政府政策扶持,市場前景好
長治市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現已成為晉東南地區蔬菜產業的核心。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山西省形成了以長治、太谷、榆次為中心的蔬菜種植區,從而具有區域蔬菜種植片區化的優勢。而長治市蔬菜種植業的發展極大地緩解了晉南、華北等地區的日常蔬菜供給壓力。據學者關于中國居民果蔬消費與營養發展的趨勢預測,2016—2020年我國番茄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5.1%[1]。由此可以看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市場對番茄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1.4 番茄種子的經營方式和流通方式有所轉變
最初在計劃經濟主導的大環境下,番茄種子的經營呈現出“三自一輔”(自繁、自留、自用,輔之以調劑)的現象。改革開放后原先的“三自一輔”體系逐步轉為行政、技術、經營 “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逐漸實現了“四化一供”(品種布局區域化、種子生產專業化、種子加工機械化、種子質量標準化,以縣為單位統一供種)。長治市番茄種子經營和流通方式雖然略有改變,但在大范圍來看仍未達到區域化、專業化、機械化、標準化的效果。
2 長治市番茄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種植風險大、零散化嚴重、生產基礎薄弱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的回暖,極端惡劣天氣出現的頻率也在增加。2018年7月中旬,晉東南地區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使得當年番茄產量較往年同期番茄產量減少40%,直接經濟收入減少30%。不僅如此,由于番茄種子價格與人工費的上漲,削弱了國家各種補貼帶給農民的好處,壓縮了種植番茄的利潤,致使能到達菜農手中的利潤少之又少。目前,長治市番茄種植過于零散化,幾乎所有的種植區域都采用傳統的小農經濟種植方式,因政府資金有限,致使長治市農業綜合開發速度較慢。另外,天氣因素仍然是長治市番茄種植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2.2 勞動力缺乏現象日益嚴重
由于現階段長治市番茄產業的發展較為依賴人工管理模式,因此在番茄最初的種植期與后期的成熟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近年來,雖然長治市總人口呈增長趨勢,但大部分人員外出務工,年輕的勞動力都常年在外,留守在家的人員大部分都是老人與小孩,而僅有的番茄種植都只是小片區種植,且僅能滿足日常家用的用菜需求。加上菜農的農業生產知識匱乏,使得長治市番茄產業的發展較為低迷。
2.3 品種單一,創新能力有限,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現階段,長治市番茄產品以原始產品為主,結構單一,使其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額不到10%,無法滿足國內外市場消費群體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單一的產品結構受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較大,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弱,進一步壓縮了番茄加工企業的生存空間[2]。而現階段長治市番茄規模產業不成熟,對于番茄產品的創新近乎沒有。在過去幾年里,政府對于長治市番茄產品的發展有所關注,但對此投入極為有限,從而使得長治市番茄產品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長治市番茄產業發展對策
3.1 大力推進種植規模化、集中化與信息化
現階段,長治市番茄生產零散化程度嚴重,小片區番茄種植的情況普遍存在,種植成本高。因此,要想增加利潤,減少生產成本,就必須推進番茄規模化、集中化與信息化生產。首先,極端天氣的出現使得番茄的產量無法得到保證,但如果選擇大棚種植,天氣變化等因素對番茄種植的影響會相對削弱。與此同時,時刻掌握天氣動態,關注外界因素的變化對番茄生產的影響也能起到防范作用。其次,大規模的集中化種植,有利于番茄種植、病蟲防治與采摘,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投資,利于管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番茄進行基因檢測以及選擇優良品種,吸收國外關于番茄育種、培育的經驗,不定期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保證長治市的番茄產業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確保長治市番茄產業的發展具有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3.2 推進番茄種植與采摘機械化,解放勞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傳統的種植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被人們所看重,因此,番茄的種植與采摘仍依靠人工來進行是行不通的。而番茄規模化與集中化種植有助于實現番茄機械化生產,機械的投入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勞動力的投入,從而可以有效解放勞動力,避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生產投入,為菜農創造一定的增收空間。長治市地形以盆地為主,四周環山,中間平緩,有利于實施機械化作業。而實施機械化作業,不僅僅要靠菜農來實現,更需要靠政府的扶持。政府應對農戶加強機械化操作培訓,在組織菜農學習的同時,定期對相關的種植基地進行視察,切身實地地聽取菜農的意見,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3.3 增強創新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制定推進長治市番茄產業高效發展的政策,使長治市番茄產業保持現有優勢,是促進長治市番茄產業創新發展的重中之重。具體來看,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緩解人工費、種子費等因素成本上漲而導致農民收入縮水的現象,使得農民“種植有政策,生產有保障,采摘有結果,銷售有市場”,為番茄的生產保駕護航;二是加強對長治市番茄產業的宏觀調控,對于建立番茄加工企業加大投資力度,進行資金方面的幫助。對于番茄產業需要的基礎、公共設施,政府要以公共形式進行投入。對于種植番茄較多的農戶,在購買種子、種植方面設立扶持政策,從而鼓勵人們種植高質量、高產量的番茄。
其次,結合政府各部門的力量推動長治市番茄產業的發展。在發揮長治市番茄產業發展優勢的基礎上,還需要專業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為了保障地理優勢、專業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這3個條件,政府要協調各部門,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以人力、財力、物力的全方位投入推動長治市番茄產業的發展。
最后,政府要在了解市場的基礎上進行調控。調控關鍵是指番茄產業的種植者、加工者和市場三者,調控的目的是實現三者利益的基本平衡。政府要制定番茄種植、生產的法規,規范番茄生產、加工、收購、銷售等規章制度;對于長治市與番茄產業有競爭關系的產業,也應出臺相關的政策進行調和;當番茄產業在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時,政府要采取應急措施,實施政策性保護。
4 結語
當今的經濟市場瞬息萬變,如何能讓番茄產業適應市場的需要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長治市利用本地優勢條件,從現狀出發,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及專業大戶為基礎,建立番茄產品生產合作社。通過靈活運用科學技術,有效地解決番茄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通過政府扶持促進番茄產業健康發展,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的農產品生產模式,努力創新突破番茄產業瓶頸。只有這樣,才能使番茄產業的發展順應時代與市場的要求,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
參考文獻
[1]馬戀,陸智明,宋乃慶.中國居民果蔬消費與營養發展的趨勢預測及戰略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4):68-75.
[2]史磊,鄭珊.“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人居住環境建設機制:歐盟實踐經驗及啟示[J].環境保護,2018(10):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