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我國農村環境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解決農村土地污染問題成為政府和老百姓關注的首要大事,迫在眉睫。本文將針對農村土地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土壤環境保護策略。
[關鍵詞] 農村土地;土地污染;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 X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2-106-2
雖然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高,但大量具有污染性的工廠與企業搬遷到城鎮郊區與鄉鎮村莊周圍,在帶動當地農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加重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導致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問題日趨嚴重。
1 引發農村土地污染的因素
1.1 工業與企業帶來的污染
隨著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大量具有污染性的生產工廠與企業陸續搬到鄉鎮地區進行生產。這些工廠與企業生產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工業廢水排出,而絕大多數工廠與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直接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污染性的廢水排放到附近的水源,并未將廢水按照國家要求進行有效處理,導致農村水源造成污染。這些工廠與企業涉及的行業主要有化工企業、服裝廠以及造紙工廠等,產生的廢水含有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排入當地水源后,這些有毒的化學物質會通過農民對農田的灌溉進入土壤,甚至會污染深層地下水,污染農村居民的生活用水。
1.2 耕種過程中使用化肥、農藥造成污染
隨著農業產量的不斷提升與科技的發展進步,作為人口大國與農產品輸出大國,我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每年對農藥與化肥的使用量已位于世界首位,且每年仍在不斷上升。農民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雖然化肥中含有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必要養分,但是使用方法不當會影響土壤的酸堿平衡和原有屬性,損害土地原有的營養成分,進而污染周圍的地下水與水體。農藥雖然能夠有效降低農作物成長過程中蟲害帶來的威脅,但是過量使用會導致農藥長久殘留在土壤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威脅人體健康[1]。
1.3 空氣污染對土地造成間接污染
我國工業企業高速發展,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排放到空氣中。這些廢氣中有一些有毒的氣體隨著空氣到處擴散形成酸雨,酸雨會對農村的土地造成酸性污染。土壤中的一些礦物質與酸雨中的酸性物質會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從而破壞土壤結構,導致農作物產生劇毒或者無法健康生長。不完全統計顯示,酸雨每年對我國農作物造成的損失達百億元。
2 加強土壤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2.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面對我國日益嚴重的農村土地污染問題,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與法規制度,研究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的整治措施。首先,有關部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與法規,對具有污染性的工廠與企業要依照法規嚴格限制其污染物及廢水的排放,并且要求其在排放前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爭取從根源上控制污染源。其次,相關部門要監督與檢測這些企業,提高對企業相關責任人的法律約束,一旦對環境造成污染,將依法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追責。最后,要加快土地污染治理技術的相關科技研發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研發能力,同時加強對國外先進治理技術的引進,再結合我國農村土地污染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實施。相關領域要加大對環境污染治理相關技術經費的投入,推行低成本、易操作的相關應用技術,降低環境污染對土地造成的傷害[2]。
2.2 普及環保意識,提高農民對土壤環境保護的意識
我國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環保意識比較單薄。大部分農民對農業生產依舊采用粗放的生產方式,影響了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因此,相關環保部門應與當地村干部定期聯合組織開展一些環保知識講座與科學農業生產普及活動。在活動中應向農民普及有毒化學元素及重金屬的危害,讓農民了解到有毒化學物質與重金屬的主要來源、產生途徑以及對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造成的危害,讓廣大農民參與監督相關工廠與企業生產及有毒物質的排放。其次,向農民普及科學種植生產的方法與技術,掌握農藥與化肥科學使用劑量,讓其認識到農藥與化肥對土壤造成的相關危害。在保證農民科學耕種提高農業產量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危害,幫助農民樹立土地保護意識[3]。
2.3 加大節能減排宣傳力度,減輕土壤污染
對一些工業廢氣排放嚴重的企業,要加強整治力度,如水泥廠、冶金廠等,嚴格控制污染排放工廠的廢氣排放標準。大力宣傳及推廣采用新能源替代污染性強的舊能源,如汽車等。對于一些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的企業,政府要督促其盡快搬遷到無人居住的工業園區。國家可以加大對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科技水平,提升污水處理工作效率。有些工廠雖然具備處理污染物的相關設備,但是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在日常生產中從不應用,只有在環保部門檢查的時候才應用。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其的處罰力度。
3 結語
經濟高速發展,鄉鎮建設加快,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土地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究其原因,有外來化工廠的原因,也有農民自身的原因。有關部門應該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相關措施,控制生產過程中對土壤的污染,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及對農民的科普提高對土壤環境保護的力度,確保企業高速發展帶給農民經濟利益的同時降低對當地農村的環境危害,在保證農民耕種產量提升的同時減輕土壤污染。
參考文獻
[1]黃莎.我國農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問題研究[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3):182-187.
[2]陳懷滿,鄭春榮,周東美,等.關于我國土壤環境保護研究中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4(6):1244-1245.
[3]陳雪婷.農民土地權利實現的環境支持[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