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以河南省鄭州市世紀游樂園為例,通過病情調查,了解碧桃流膠病的發病癥狀和規律,并提出一套切合實際的綜合防治措施,以延長碧桃壽命,提高其觀賞效果,豐富園區的春季觀花景觀。
[關鍵詞] 碧桃;流膠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2-84-2
碧桃花色艷麗、嬌艷媚人、觀賞效果好,是春季不可缺少的觀花樹木。河南省鄭州市世紀游樂園原有部分碧桃,但為了創造出大面積的春季觀花景觀,于2003年和2005年引進了300株不同品種的碧桃。但是,近年來碧桃陸續出現衰弱死亡現象,尤其是公園八角亭周圍,十余年樹齡的大碧桃已死亡9株,且衰弱枯死的樹干上布滿膠質塊。為此,園區工作人員下決心探討這一問題,盡量延長其壽命,保證其觀賞效果。
1 病情調查及發病規律
1.1 病情調查
通過查閱資料和觀察研究,確定此病為桃樹流膠病,又稱疣皮病,是碧桃和核果類如桃、杏、李等樹種普遍發生的枝干病害。2005年6月2日,筆者分別選擇了四年生、八年生、十八年生3類樹種進行了發病率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表1可以發現,樹齡越大,病情越嚴重,發病率越高,幼樹幾乎不發病。在調查中還發現,碧桃流膠病夏季嚴重,冬季不發病,春秋季發病較輕;在生長季節,人為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傷口處流膠嚴重。
1.2 癥狀
碧桃流膠病一般在主干和主枝上發生。發病初期病部膨腫鼓起,隨后不斷流出褐色透明的樹膠,三四個流膠株連在一起,形成了直徑3~10 mm的半圓形不規則的流膠病斑。時間一長,柔軟的樹膠變成硬膠塊,造成樹皮與木質部腐爛,嚴重的枝干開裂、干枯壞死,導致樹勢日趨衰弱,葉片變黃、變小,再嚴重時全株樹干枯死。
1.3 發病規律
碧桃流膠病分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2種。非侵染性流膠病是一種生理病害,主要由于霜害、凍害、雹害、病蟲害、水分過多或不足、施肥不當、修剪過重、機械或日灼引起的傷口、土質黏重或土壤酸度過高等原因引起流膠。流膠開始為白色透明膠狀,然后膠狀顏色變為褐紅色,遇適溫高濕時呈噴發狀堆積在傷口表面。
侵染性流膠病是由葡萄座腔菌、桃囊孢菌侵染引起的。在一年生枝條上發病時,最初以皮孔為中心產生小突起,以后形成直徑1~4 mm的瘤狀突起物,當年不流膠,到翌年5月上旬,瘤皮開裂,溢出樹脂,初為無色半透明稀薄而有黏性的軟膠,不久轉為棕褐色,質地變硬成為結晶狀,吸水后膨脹成為膠體,枝條表面粗糙變黑,并以瘤為中心逐漸下陷,形成直徑4~10 mm的圓形病斑,其上散生小黑點(袍子囊)。多年生枝干受害后,呈現1~2 cm的水泡狀隆起,病菌在枝干表皮內危害,最深處可達木質部,受害處變褐壞死。枝干上病斑較多時大量流膠,致使枝干枯死,樹木早衰。
碧桃流膠病的病菌在樹干、樹枝的染病組織中過冬,第2年3—4月樹木萌芽前后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和風傳播,通過傷口和皮孔再侵染,一般一年有2次發病高峰期,分別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緩慢停止。雨天從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順著枝條流下時濺附在新梢上,從皮孔、傷口侵入,成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高溫高濕是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其分生孢子發芽溫度為8~40 ℃,最適溫度為24~35 ℃,相對濕度為85%~90%。氣溫在15 ℃以上時開始發生,25 ℃左右的中溫雨后有可能發生,氣溫低于15 ℃以下的冬季干燥時期很少發生。
2 綜合防治方法
根據碧桃流膠病的發病規律,鄭州市世紀游樂園制訂了一套綜合防治措施。
2.1 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
碧桃適合栽植于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中,稍耐干旱,怕水淹。因此,養護人員要適時澆水,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通氣性能和保水保肥能力。在雨季,及時排除積水,促使碧桃健壯生長,增強其抗病能力。
2.2 適時修剪,減少病菌侵害概率
碧桃造型修剪應避開生長季節,在冬季植株休眠時節進行。若生長季節必須進行,應輕剪,以摘心抹芽和疏去過密枝為主。冬季修剪時,除造型外,還必須剪除病蟲枯枝,并進行集中燒毀。
2.3 及時防治其他病蟲害
對蚜蟲、桃瘤蚜、天牛等蛀食枝干的害蟲,應及時防治,減少其對樹皮的傷害,使樹木旺盛生長,減少感病概率。
2.4 藥物防治
3月下旬至4月中旬,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4 000~5 000倍液或葉青素噴施,噴藥前應去除膠質塊,每7~10 d噴施一次,連用兩三次;5—9月,病害發生嚴重期,采用70%代森猛鋅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粉劑800倍液,7~10 d噴一次,連噴三四次,以上藥物應交替使用;在冬季修剪造型后和萌芽以前,用29%石硫合劑150倍液進行樹體消毒,樹干用石灰水涂白,預防凍害日灼以及阻擋病菌的侵染。
由于噴藥污染環境,既費工又費藥,經濟成本高,可以采用藥物涂抹法,此法尤其適用于栽植于庭院中的碧桃。用滅腐新原液(河北產)或甲托油膏(70%甲托1份+食用油20份)或瘡癡靈15倍液(湖南產)涂抹樹干患病處,一年中任何時間均可使用,尤其是萌芽前或雨后使用效果更佳。
3 綜合防治效果
通過一年的綜合防治,于2006年6月2日再次進行了發病率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發病下降率計算公式如下:下降率=(2005年發病率-2006年發病率)/2005年發病率×100%。
由表2可以看出,原四年生植株發病下降率最大達到100%,原十八年生植株發病率下降率最小,這明顯與植株樹齡有關,樹齡越大,抗病力越弱,尤其是感病嚴重的老植株,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難以恢復樹勢。所以,筆者認為對于沒有特別紀念意義的感病植株,不如盡早伐除更換小苗,對碧桃流膠病的防治也應盡早進行,持之以恒。在加強管理、增強樹勢的基礎上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綜合防治措施,徹底控制病情,延長樹木壽命,提高其觀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