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現今我國農產品物流正在快速發展,消費者對瓜果蔬菜等配送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農產品物流配送的關鍵正是“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但是,目前我國農產品在“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方面還存有諸多難題,導致物流配送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社區物流配送為例,運用LinkRank社區發現算法對其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配送區域及配送點進行細分,并在如何提高配送效率方面給出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LinkRank社區發現算法
[中圖分類號] F259.2;F32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2-123-2
目前,關于“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研究越來越受重視,但關于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實際操作中其配送率較其他產品更低[1],因此該研究亟待加強。本文通過對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城市社區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配送現狀的實地調查,運用LinkRank社區發現算法[2]對其進行研究并提出配送系統的優化建議,從而使農產品配送更高效,進而以低資金投入換取高物流回報。
1 配送區域優化研究
1.1 LinkRank社區發現算法
LinkRank由Kim等提出,指物流配送區域及配送點間的鏈接等級,能有效解決無向網絡、有向網絡等社區發現的問題[3]。該算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確定配送點配送范圍,第二階段確定中轉站配送范圍。
LinkRank社區發現算法計算公式為[QLinkRank=ijIij-πijπijδCi,Cj]。其中,Iij表示節點i與j間的LinkRank值,πi表示節點i的等級,當節點i與節點j位于同一社區時,(Ci,Cj)=1,否則δ(Ci,Cj)=0。Q的取值范圍為(0,1),且Q值越大則社區結構越明顯。一般當Q≥0.3時就可認為該網絡具有明顯的社區結構。建立社區網絡后,可將物流在配送區域劃分方面存在的問題轉化為復雜網絡中社區發現的問題。
1.2 案例分析
經過詳細的資料搜集分析后獲得成都市溫江區城市居民生活社區分布圖;利用專家評價法獲取影響因素(路況、車況、荷載等)的權重,其值分別為ω1=0.60、ω2=0.10、ω3=0.15、ω4=0.10、ω5=0.05;利用網絡建模工具Gephi,最終構建溫江區社區物流配送網絡模型結構,見圖1左。
對溫江區社區物流配送網絡模型進行社區發現。第一階段使用模擬退火算法計算,解得該區域可劃分9個社區群,此時網絡模塊度約為0.810;第二階段使用LinkRank社區發現算法計算,解得社區群可分出3個中轉配送區域,此時網絡模塊度約為0.528,最終求解結果見圖1右。其中,節點大小表示區域內的社群多寡,網絡邊線粗細表示區域間的信息共享程度。
經過對成都市溫江區韻達物流點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可知,部分區域配送點分布密集,而部分社區分布較密卻未設置配送點。本文用兩階段LinkRank社區發現算法得到新的配送體系中,配送點布局合理緊湊,每個配送點的覆蓋區域較小,可達到快速配送的目的,提升農產品運輸速度。由此可知,使用該辦法構建的物流配送機制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可將每個物流點互通并形成物流網,從而實現高效低成本的“最后一公里”配送。
2 結論與建議
本文分析了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問題,針對配送點規劃、配送區域劃分進行了系統分析,獲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現根據成果提出建議如下:①針對配送點規劃及配送區域劃分,利用兩階段LinkRank社區發現方法提高配送網絡覆蓋率,減少配送重復率,降低物流成本;②針對末端交貨問題,賣方可與社區便利店合作,使用智能化快遞箱、建立自營門店等提高交貨率、減少等待時間;③針對配送服務問題,可通過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增強風險意識來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本文雖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但由于目前我國對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物流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在配送點及配送區域的選擇、配送路徑優化等方面的研究正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這方面的資料和數據有限,對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問題的研究也十分有限,期待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1]盧尚賢.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規劃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2]李玉鵬,魏俊美,王召同,等.冷鏈物“最后一公里”快速配送方法研究[J].技術經濟, 2017(1):51-60.
[3]Kim Y,Son S W,Jeong H. Finding Communities in Directed Networks[J].Physical Review E Statistical Nonlinear amp; Soft Matter Physics,2010(1-2):01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