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毛澤東把中國的傳統優秀哲學思想與馬克思哲學思想結合,誕生了毛澤東哲學思想。本文將深入探討中國傳統哲學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影響,并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毛澤東哲學思想 中國哲學傳統 關系
一、毛澤東給了“實事求是”哲學概念實際意義
(一)實事求是的來源
實事求是來源于《漢書》,里面曾說有個叫劉德的王爺做學問一絲不茍,重視利用事實根據再推出結論。《漢書》里贊揚了劉德做學問的態度。他這種做學問這種求實學風,被后來的歷代所推崇,特別是輕視理性,看重經驗這種傳統深入人心的情況下,求實思想得到歷代賢學之人的推崇,并且誕生了后來的求實學風,當時人們主張做學問要實實在在,有實用性,不要空談。但自始至終這僅僅是一種學風而已。
(二)毛澤東對實事求是的繼承發展
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繼承了古人提倡的實實在在的求實學風并改造了“實事求是”,并且用哲學世界觀解釋它。從而實事求是成了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精華。后來實事求是被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中提出并加以提倡,他提倡黨內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被毛澤東在不同場合不同地點多次被提起,他一直推崇實事求是。他指出: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腳踏實地,用事實說話,腳踏實地地去做實事。
二、毛澤東對古代中國的辯證思維進行提煉并使它有了新高度
辯證思想在中國被公認為具有悠久而深遠的歷史,它主要表現為“矛盾”的觀點進行傳承和發展,毛澤東結合當時中國國情實際,又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對中國古代的“一分為二”進行了大改進,并且使這個觀點融入了時代精神,使它更適合中國實際。
中國古代百家經典都從各種方面解釋過矛盾的概念,宋代又談論了它的關系問題。但這些都是說矛盾普遍性原理,也是中古的兩點論。
毛澤東把它概括了又讓它成為辯證法的理論體系。毛澤東說:我國古代說的陰陽其實就是矛盾的觀點,陰陽必須二者缺一不可,這就是古代的兩點論。他還說:我國古代學者是有大智慧的,當時他們已經提出了對立統一的觀點了。我們一定要學會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毛澤東認為“一分為二”是可以用來改造世界的,他把矛盾的普遍性上升到了理論的。使矛盾普遍性有了理論基礎。
再者,毛澤東對古中國的內因論進行改造,從而辯證地證明了事物發展的動力是矛盾。中國古代文獻就記載有古人認為矛盾是動力因素推動事物的發展的記載。張載和王夫之都曾提起過事物發展的動因是矛盾。張載的“一體兩用”,王夫之的“陰陽想感而變化生”“天下之變萬,而要歸于兩端”,這些都是關于矛盾的思想。毛澤東尖銳地看出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和唯物辯證法宇宙觀是對立的實質。他認為不承認矛盾是形而上學的最根本錯誤,但唯物辯證法卻在本質上,卻承認矛盾,認為對立統一才會導致事物進行發展,正是由于矛盾。
最后,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中古對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相互關系的解釋,也把它作為矛盾的精髓。中國古代哲學的一貫承認對立統一具有普遍性,然而卻沒有一位學者研究充分對立統一的特別屬性,并且也沒有,研究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關系。毛澤東用馬克思主義觀,對中國古代矛盾思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討。他對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了特別的分析,提出了主次矛盾主次方面的概念。這也是他的首創。
三、毛澤東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中國哲學的知行觀進行了總結
知行的觀點,是中古哲學重要組成方面之一,中古哲學長期對它爭論。毛澤東用社會實踐的觀點和辯證法第一次回答了知行關系的問題。他提倡實踐出真知,他說,必須從實踐中出發去發現真實存在的定理,然后又運用真理指導實踐,指導革命。進而運用實踐中獲得的真理在實踐中去改造客觀世界,使我們的這個世界更加美好。這種觀點否定了以前的“天理”觀點,也否定了那種認為心理主導事物發生以及如何發生的觀點,把我們的思想引領到了正確的道路上來。
四、毛澤東用唯物歷史觀中傳統的歷史觀進行了批判發展
其實毛澤東一直向往理想社會,這源于中國古代關于大同世界這一理想社會的記載。“世界大同”“太平大同”一直毛澤東所向往的。在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后,他把中古代的“大同”和馬克思主義進行結合,讓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有了中國特色,也給了大同這一概念更加科學的解釋。毛澤東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實際國情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學說。
五、結語
本文論述了毛澤東哲學思想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關系。說明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優秀部分,并且介紹了毛澤東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進行批判繼承。總的來說,毛澤東把優秀的中國古代傳統哲學進行了改進讓它符合中國的實際,并在當今社會一直發揮著它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作者簡介:程征(1982—),男,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畢劍橫.毛澤東哲學思想與中國優秀哲學傳統[J].青海社會科學,2015(05):34-35.
[2] 龍柏林.活著的哲學傳統——論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傳統意蘊[J].甘肅社會科學,2017(0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