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十年來,由于現實的需求及數學科學的進步,隨機過程的研究取得了極大的突破和應用,《應用隨機過程》也成為部分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本文是以《應用隨機過程》這一課程現狀出發,從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課后學習平臺、師資力量培養等四個方面探討如何開展《應用隨機過程》課程體系的優化升級。
【關鍵詞】應用隨機過程 課程體系 教學優化
【基金項目】商洛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7jyjx139)。
【中圖分類號】O21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45-01
一、應用隨機過程課程現狀
在課程設計中,《應用隨機過程》大多是緊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后續課程開展的,在現行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首先,不同高校的學生學習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專業人才因培養方式與培養目標的不同對《應用隨機過程》掌握程度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課程設計以及課程教材的設置中應對差異如何做出適時的調整?其次,應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何種考核方式較為合理?另外,除卻課程教學外,如何增加學生課外學習的力度及學習積極性?最后,面對日益增長的課程量及學科進步,如何增加及優化師資力量?一些列問題都亟需《應用隨機過程》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升級。下文結合我院應用隨機過程授課情況將針對上述幾個問題,對《應用隨機過程》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一些建議與建議。
二、應用隨機過程課程體系優化
(一)針對不同專業優化課程內容
如上文所言,不同高校、不同專業對學生掌握《應用隨機過程》的程度要求不同,也就要求在《應用隨機過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設置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程。以專業差異為例,對數理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應用隨機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概念的介紹、泊松過程、復合泊松過程、更新過程、布朗運動、鞅過程、隨機積分和 Levy 過程等內容;而對通信技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對于金融專業學生需掌握的內容只需熟悉,著重教學平穩過程的譜密度、譜分解、線性系統中的平穩過程、白噪聲通過線性系統和平穩窄帶隨機過程等知識點;對于隨機分析專業的學生,則需要掌握隨機微積分和隨機微分方程等內容。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學校也應選擇知識點、難易程度不同的《應用隨機過程》的教材,因材施教,合理教學。
(二)實現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式
《應用隨機過程》不同于傳統課程,極注重學生平時的掌握情況,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應該突破傳統以期末考的卷面成績決定學生分數的方式,根據不同專業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來評價學生的課程掌握程度。
(1)對于將《應用隨機過程》視為必修課程的專業,需要提高考核要求,不僅需要期中、期末的測驗,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不斷設置課堂小測以增加平時考核的成績,再對各個成績設置占重百分比,最后統一加權給出最后成績。
(2)而對于將《應用隨機過程》視為專業選修甚至全校性選修的專業學生,他們對此課程的掌握程度要求并不高,除了期末測驗之外,可以設置一些彈性的加分項目,例如學生上課積極解答問題、以書面報告闡述對某一專題的想法、鼓勵學生結合實際問題,對于某一難點、疑點問題查閱相關文獻予以攻克。通過增加平時成績來平衡學生的成績,防止因期末考難度過高而造成大批不合格的現象發生。
(三)搭建《應用隨機過程》課后學習平臺
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普及,使得課程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教學建設為學生課后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以進行自主預習、復習并及時與學生溝通、向老師反饋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改進《應用隨機課程》的教學模式,首先,老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尋找教學資源、進行備課;其次,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傳教師的課程課件、教學進度、課后作業、虛擬小測等內容便于學生事先了解教學內容;最后也是最為便利的是教師可以利用此平臺與學生進行課后互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提高教學效果。
(四)促進教學研究型師資隊伍的培養
隨著學習《應用隨機課程》的學生日益增多,課程量的增加必然要求師資隊伍的課程,而課程專業深度的提高也要求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因此,同樣要求高校在招收相應的此專業人才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考核,建設優秀的師資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仁彬.本科生應用隨機過程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與探索[J].科技風. 2018(07).
[2]王亞軍,周圣武,李金玉.應用數學類專業隨機過程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J].教育觀察. 2017(19).
作者簡介:
張東翰(1981.2-),男,漢族,河北南宮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圖論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