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霖
【摘要】網絡無處不在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并且發展迅速,我們追求更快、更強、更穩的網絡傳輸,而光纖以它完美的性能脫穎而出,因為光纖的價格較昂貴,對操作安全性要求較高,實訓設備數量有限,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內容。
【關鍵詞】信息化 光纖熔接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10-01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給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借助網絡技術和資源,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使課堂教學形豐富、互動多樣、評價有效。本文以網絡綜合布線課程中光纖熔接工程技術的教學設計為例,淺析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在教學中的必要性
1.教學對象分析
中職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方面基礎不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思維活躍、喜歡動手操作、對感興趣的事情積極投入精力。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對網絡有著極度的興趣和探索欲望,這說明他們有較強的發現新事物,應用新資源的能力。
2.教學內容分析
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對光纖通信系統、光纖的種類和性能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對網絡綜合布線的七大子系統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完成工作區子系統和水平子系統的布線施工,本節通過學習光纖的熔接技術進入到綜合布線的干線子系統,這是綜合布線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1.課前感知
所謂學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師在上課前一天在問卷星中設計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調查問卷,讓學生用手機完成問卷內容。引導學生搜索光纖的相關知識和光纖熔接的相關內容。同時在微信群中分享光纖熔接的教學視頻,讓學生檢索光纖熔接過程中的重要步驟和注意事項,為下次課做鋪墊,也鍛煉學生搜索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課上認知
(1)溫故知新,導入主題
復習網絡綜合布線中七大子系統的概念,回顧工作區子系統和水平子系統的施工方法。把課前學生回答的問卷進行分析整理,提取對本節課有用的內容,通過教學控制軟件分發給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提出教學任務。
(2)任務引領,理實一體
首先:教師示范操作,強調注意事項。
教師通過實物讓學生認識光纖熔接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以及每個工具的功能,然后示范光纖熔接的具體操作步驟,過程中強調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提取有用信息進行記錄。主要培養學生多觀察、勤思考、會記錄的意識。
第二: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實踐。
學生通過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學習知識點,在模擬仿真軟件上練習選擇正確的工具,使用正確的步驟進行光纖熔接。仿真軟件還會出現隨機的錯誤結果,目的是讓學生獨立分析,反復練習。學生以2個人為一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光纖的熔接操作,2名學生可以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悅。除此之外,在Moodle教學平臺上教師還上傳本節課相關的練習題,學生可以在動手實踐之后,通過完成練習鞏固知識點,并整理本節的課程心得。
因為實訓室熔接機數量有限,該部分內容中的兩個模塊即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要同步完成,這也考驗了學生的自律性和統籌安排時間的能力。教師用手機相機記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其中包括正確的、規范的操作,也有不合適的、常見的錯誤。
(3)時實分享,共同提高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圓桌會議,將上課過程中拍攝的圖片和視頻分享到微信群,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出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學習其中好的部分,摒棄錯誤內容,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課后應用與拓展
本環節重要完善本節課的學習總結與心得,讓學生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光纖熱熔的實用性,并拍攝照片上傳微信群。
三、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成效
經過課前感知、課上認知、課后應用與拓展三個環節,借助手機微信群、Moodle教學平臺、教學控制軟件、模擬仿真等信息化手段,通過教師示范,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再到鞏固練習和圓桌會議等方式學生嘗試了自主探究、發現并解決問題、規范操作、大膽評價等過程,最終可以完成本節的教學內容,即尾纖與室內光纖的熔接。同時鍛煉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守規則、會操作、敢表達的能力。
四、總結
在信息化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現并分析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并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參考文獻:
[1]高鐵剛.信息化教學資源制作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2]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