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張長來
摘 要: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而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的規劃進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這項技術不但為農作物健康生長提供了基本保障,而且也朝向綠色生態化的方向發展,逐步完善了農業生態化體系。
關鍵詞:植物保護技術;生態農業;應用
河南周口位于河南東南部,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處,周口是全國重要的糧、油、肉、煙生產基地,周口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20%,也是聞名全國的平原綠化先進市。基于周口優越的地理條件以及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近年來,周口市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并收到了理想效果,尤其在植物保護方面,成績更為顯著。
一、綠色生態農業的綠色理念
綠色生態農業屬于農業生態復合系統,它屬于農、林、牧、副、漁的綜合農業,也是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相比于傳統農業,綠色生態農業更注重農業生產的生態環保與農作物的綠色無公害化。它的顯著特點就是保持生態平衡,使農業生產與周邊環境和諧共處,進而提升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有效避免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病蟲害侵襲以及其它影響因素。綠色生態農業必須當地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人文氣息相結合,才能實現最終的綠色生態發展目標。而周口市不僅是具有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城市,而且當地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理位置優越,人文氣息濃重,農業生產背景悠遠,更適合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二、植物保護技術促進生態農業穩步發展
植物保護技術在建設生態農業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植物保護技術就是用現代、環保物理防治技術與生物防治技術對農作物進行保護,促進農作物畝產量與總產量的提高,同時確保農作物的產出質量,利用植物保護技術不但可以達到增產增量的目的,而且也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植物保護技術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其一是完全替代了傳統的植物保護技術,從育種栽培與過程保護上都收到了理想效果。目前,在農作物栽培上主要采取三免技術,即水旱輪作免耕栽培技術、水田連作免耕栽培技術以及旱地免耕栽培技術,三免技術不但節省了大量作業時間,而且也避免了農作物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滿足了綠色生態農業的基本理念。而在綜合管理上,則普遍推廣三避技術,即避寒栽培技術、避曬栽培技術以及避雨栽培技術,通過實施三避技術,農作物的栽培及生長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確保農作物在生長周期內能夠健康生長,而免受外界自然環境的影響。而在農作物的保護措施上主要采取三誘技術,即光誘、性旅與色誘。三誘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農作物本身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規避了因病蟲害或其它誘因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二是植物保護技術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生態農業發展,拉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運用植物保護技術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侵襲,同時也降低了對環境、生態以及當地經濟造成的影響程度。采用植物保護技術投入成本少,而農作物的附加值也相應增加,保證了種植戶的基本利益。
三、植物保護技術的實際應用
生物保護技術涵蓋了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以及基因工程等。對于傳統的利用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來說,不但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農作物上面也會殘留大量的農藥,與綠色生態農業理念大相徑庭。而采用生物農藥來防止病蟲害的侵襲,不但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而且對農作物本身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綠色無污染理念也得到了切實推廣。在選種育種階段,應用基因工程將抗除草劑與搞病蟲害的基因科學合理的運用到選種育種當中,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消除了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諸多不利因素。目前,周口市的棉花、大豆、花生等主要農作物,均應用了植物保護技術,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增長,同時也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
1.色誘植物保護技術。在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黃曲條跳甲是比較難防難控的病蟲害,如果單純的采取施撒農藥的方式,不但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防治效果也不理想。而采取黃板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誘殺趨色害蟲,特別對黃曲條跳甲害蟲,防治效果顯著。通過色誘技術的實際應用,降低了有毒有害農藥的副作用,同時也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不受影響。
2.性誘防治技術。性誘劑可以有效的殺害農作物表面的病蟲,使農作物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下成長。經過實踐應用證實:一個斜紋夜蛾性誘劑芯在一個使用周期內可以殺死384只成蟲,而在一個甘藍生長季節中一個小菜蛾性誘劑可在一個使用周期內殺害853只成蟲,除了小菜蛾性誘劑之外,小食蠅性誘劑的效果也比較好,成為種植戶主要選擇的對象。
3.光誘防治技術。光誘防治技術主要采取殺蟲燈,以此吸引病蟲,起到消殺的作用。殺蟲燈的消殺范圍廣、消殺的數量多,對小菜蛾、地老虎、斜紋夜蛾的消殺效果比較好。比如在炎熱的夏季,采用這種防治技術可以有效殺死700只左右的成蟲。采用殺蟲燈不但可以減少當季的害蟲數量,而且也減少了下一年度的病蟲數量,為種植戶節省了成本。
四、植物保護技術對生態農業的深遠影響
植物保護技術是集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多種措施手段相結合的統一體,如果在實際應用中,僅僅運用一種防止技術,不但防治病蟲害的收效甚微,而且還間接的增大了投入成本,給種植戶帶來了經濟損失。因此,種植戶或者農業生產技術人員應充分考慮防治效果,針對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以及病蟲害的類型,科學合理的選擇一種或者多種防治技術,切實保障農產品的健康安全,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目前,周口地區的農作物栽培生長在采取了植物保護技術之后,長勢良好,收效顯著。為了有效推廣植物保護技術,周口市農業主管部門也對這項新技術進行大力推廣,同時在各個鄉鎮也建立了病蟲害的監測點,明確責任分工,派工作人員對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過程進行全面監測,對植物防治技術的效果進行跟蹤驗證,進一步促進綠色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種植戶也樹立責任心,將植物保護技術的防治效果及時反饋給工作人員,使工作人員能夠把握第一手信息,為省內其它各縣市提供最有力的數據信息,以推動全省的綠色生態農業建設進程。
五、結語
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實際應用,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新趨勢,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植物保護技術必將逐步得到完善和創新,為我國的生態農業建設助添全新的活性元素。
參考文獻:
[1]張國平,黃晟旻.淺談植保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7,11(29):30-31.
[2]韓松炎 劉曉野 王旭.淺談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運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6,0(12).
[3]張寶軍.淺談植物保護在農業中的應用[J].石河子科技,2017(3):1-2..001.
[4]米熱吉吉麗·海力力.淺談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運用[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6(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