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森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水平也有了大大提升,甘蔗作為我國重要的糖料作物,其機械化生產程度和產量都有很大進步,但在其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仍存在著產品單一、配套設施不足等阻礙,本文從我國甘蔗機械化種植發展現狀和所遇到的困難出發,分析進一步推廣我國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的相關設施。
關鍵詞: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
甘蔗喜溫,主要分布在我國兩廣和西南地區,蔗糖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物資,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但由于進口食糖沖擊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蔗糖種植面積和產出率有所下降,提高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的工作不僅是解決目前甘蔗種植生產困境的出路,也是推進我國農業全面機械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正確認識機械化技術推廣在各薄弱環節遇到的困難,采取正確的強化手段,最終實現甘蔗機械化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甘蔗的機械化種植發展現狀
我國甘蔗機械化種植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有了不小突破,無論在種植面積還是生產率上都有很大提高,且隨著年年來國家為推廣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購置農機具給予一定優惠補貼力度,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有了顯著進步。但由于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和市場環境存在限制,推廣甘蔗機械化種植生產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題,降低了機械化在甘蔗生產中的利用率,還需要加大推廣力度。
1.發展環境不佳
甘蔗機械化種植生產需要一定的環境支持,我國南方適合種植甘蔗的高溫地帶多以低山丘陵地形為主,部分甘蔗種植區為地塊小、坡度大的不良地塊,難以給機耕提供良好條件,制約了大型耕種機械的進入,不適合發展規模化的甘蔗種植。再者,大多數甘蔗種植經營方式為家庭經營,針對不同地形的甘蔗種植地,需要采用不同種的機械分塊作業,農民家庭需要承擔較大經濟壓力,且甘蔗生產包含多個環節,目前我國農具的機械化發展水平還難以實現甘蔗種植生產全面機械化。
2.機械化程度不高(機械化產品單一)
很多甘蔗種植地采用甘蔗聯合種植機械化技術,能夠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等多項技術大大提高種植效率和質量,節約成本,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往往比較單一,分散經營的情況難以延長甘蔗產品產業鏈和添加產品附加值,農民的投入產出率難以得到保障,不愿承擔購買大型聯合機械的壓力。此外,旱地丘陵為主的地形由于缺乏良好的灌溉條件,甘蔗種植難以規模化,往往顯得雜亂無章,影響蔗糖的實際生產質量,后期的機械化操作困難,人工操作增加了成本,生產效率被拉低。
3.缺少配套措施
甘蔗種植生產不僅僅需要一臺種植機械,還需要人工操作和相關機械產品配合。技巧嫻熟的機械操作手在甘蔗種植方面是比較稀缺的,很多以種植甘蔗為生的家庭在購機后對機械操作往往不太熟悉,缺乏一定量的練習就上手作業,也不知道如何維護保養機械,導致機械化種植時容易出現故障,機械利用率不高。另外,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在甘蔗機械化種植生產上一些資源供給和維護的工作沒有做好,缺乏穩定的燃油供給和定期的設備維護管理,難以滿足甘蔗種植機械化作業的需求。
二、如何進一步推廣我國甘蔗的機械化種植技術
1.改變種植方式,提高種植能力
規模化種植對甘蔗機械化種植生產的未來發展趨勢,從大多數甘蔗種植地來看,可以通過整地的方式加大土地集中程度,對丘陵、梯田、山地等不同地形的土地進行綜合整治,適應不同型號機具的生產要求。按照國家規定,積極主動地推動土地流轉,成立農業合作社,鼓勵農民將土地推入市場進行流轉,實行成片管理。同時加強“雙高”基地的建設,即對蔗區道路、排水溝及給水工程等建設,土地小塊并大塊,機械化勞作派上用場,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種植成本。另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發,盡快研制適合其生產要求的小型甘蔗種植地,不同工藝分工進行,提高機械化作業效率。此外,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轉移農村勞動力,有利于在當地聯合進行甘蔗生產產品加工,轉變經營方式,建立從收割到加工的有效銜接,實現甘蔗產業健康長遠的持續化發展。
2.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機械化水平
我國甘蔗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應當提高甘蔗機械種植的自動化水平,將相關配套設施完善好,向發達國家學習先進技術,研發機械設備時要注意操作困難,使機械盡可能實用、簡捷、方便,用完備的設施解放農民的雙手,降低工人勞動量。此外,引進科技人才,加強農機農藝結合,做好農機服務站的建設,提高農民機械化操作水平,建立農業示范基地推行試點先行,研究總結甘蔗種植在品種、種植方式和農機具的配套方案和機械化生產的成功模式后再行推廣。
3.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扶持力度
農民的經濟改善需要國家提供一定政策支持,目前我國財政在相關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中還沒有將甘蔗機械設備納入其中,在此基礎上財政部門可以安排一項專項資金用于研究和補貼甘蔗機械設備,將機械化種植的一系列具體生產環節如種植、耕收、收割等納入進來,促進甘蔗機械化生產的有序進行。其次促進甘蔗種植生產的現代化,充分利用當地網絡媒介,大力宣揚機械化種植生產的重要性,讓所有人了解到機械化種植的好處,結合當地特色摸索打造出適合當地條件的生產模式,組織開展集體觀摩學習活動,增進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對機具性能和功效的了解。
4.打造典型,增強示范建設
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市場環境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甘蔗機械化種植模式,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甘蔗種植機械化發展的示范樣板,有利于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推廣機械化種植的范圍和強度。建設示范基地,可以通過加強信息交流,做好多渠道、多層次的農機技術培訓服務工作,提升該地區農民對機械化設備和農機維修的認識,在信息和技術的整合過程中促進機具產品升級,在實驗應用成功的過程中調動農民和相關企業參與到機械化種植工作中來。進一步建設試點先行、示范帶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健,劉楓,劉文亮,等.我國甘蔗種植機械化發展概況、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8,(12):1-4.
[2]陸德瑞.甘蔗種植作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8,(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