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子臻 李宏云
摘 要:在城市建設腳步越來越快的今天,園林景觀建設得到了更多重視,甚至成為了城市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利用植物造景,實現園林景觀設計,是對園林設計師的重要考驗。通過分析植物造景原則及方式方法,對其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展開深入研究,有利于實現現代城市美觀。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造景;應用
城市化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更加健康的城市生活模式,城市中的園林景觀能夠發揮相應的社會功能,包括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整體審美水平等。而園林景觀美觀度與功能效益的發揮離不開科學的植物配景與植物造景,相關人員必須做好植物配景與植物造景,以提高園林設計水平。
一、植物造景的原則
1.實用美學要求。目前,我國城市公園都是開放形式的,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健身、觀賞、休息的場所,其根本目的是為降低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壓力。所以,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植物造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充分滿足實用、美學要求。某些公園在南北兩側種植了柳樹及衛矛等,為人們營造了一個非常舒適的環境。
2.形式美學要求。我國植物造景方法較多,包括孤植、對植、群植等。可以將雪松、油松分別移植到建筑物兩側,形成一個對應的形狀,不僅能夠塑造出莊嚴的環境氛圍,還能滿足植物造景美學要求。
3.藝術美學要求。在我國大部分城市中,節日慶典或重要日子時都會在城市中心廣場或大型建筑物周圍擺放立體模紋植物花壇,營造一種祥和的氛圍。這些花壇基本上以花草樹木為主,形成模擬圖案中的形式,引起觀賞者的注意,從而體現出藝術美。
二、植物造景方式
1.規則式。利用一些形象、數字將植物連成一片進行展示的方法稱為規則式植物造景。此種造景方式側重于通過植物的總體排布完美呈現出綠化效果,這種造景方式在視角上會給觀賞者帶來較大的沖擊感。
2.自然式。自然式即運用植物本身的自然美,或奇特的品種,模擬自然森林、草原或農田風光等,來設計植物景觀。在自然式的造景方式中,多體現出植物的群體或個體美,營造出寧靜、深遠的氛圍。通常,孤植、群植、帶植等植物使用較為普遍。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提升,植物造景中愈加追求個性的發展,新潮的植物景觀成為人們的追求。
3.混合式。將規則式與自然式有效結合后而形成的方式被稱為混合式植物造景,此種植物造景方式綜合了自然式與規則式造景方式的優點,擁有清新整潔、色彩繽紛空間效果的同時,還擁有無窮觀賞和變化性的自然景觀。常見的種類有:以自然式為主,且與規則式相結合,規則式為主、自然式點綴,自然式和規則式互相合作。
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
1.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是植物造景的關鍵環節,其不僅有助于提高植物種植成活率,而且還能展現植物造景技術。完美展現視覺上的美感是植物造景技術的重中之重,保證樹木在不同的季節展現出不同的氛圍。例如,在冬季,混交樹群外觀上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樹木的組合要符合生態特性,一般是大喬居中、小喬邊緣、灌木外圍,樹冠高低相交。還可在中間插入繡線菊或春花等植物,從而使植物的景觀效果在秋冬季節能呈現出四季景色。
2.疏密有度。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過程,掌控好植物的疏密,運用的方法符合實際情況,且要貫穿整個過程,減少人工勞動力,促進植物美化程度的提升。植物造景技術基本方法不僅要重視疏密有度,還要區分整體和局部、主次關系。如在開放性空間中,為了確保視野的空曠,可以利用疏林淺草完成造景,還可以運用密度較高的植物完成造景,從而使空間更具私密性、圍合性。植物造景技術應用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種植樹木,使種植的樹木與四周原有的樹木相互映襯,從而使植物的造景技術達到更加理想的狀態,不僅能散發出濃濃的藝術氣息,還能起到綠化環境作用。
3.因地制宜選擇植物配置方式。因地制宜地配置植物的思想是基于水景景觀的布置要求基礎之上的,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關注水體生態環境,避免對水體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水景生態環境中一般選用喜水濕生性植物,若水體面積較大,則應該選用美觀度較高的大型喬木,并使其倒映在河中,提高水體環境的整體美觀度。園林景觀中有許多道路,要采用柔和感較強的植物種類,一般將喬木和灌木進行混合配置,既能體現植物景觀的交替美感,又能突顯園林道路的景觀特色。
四、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
1.基于植物美學原理進行造景設計。實際上,植物具有較強的美學價值,搭配過程中要遵循多樣化統一、對比協調、均衡等原則。基于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造景,可以將具體位置確定在景觀入口、角落墻梯處以及重點景觀邊緣兩側,充分發揮美學原理的設計價值。在某景觀地區,可以采用廣玉蘭、雪松對植在景觀兩側,通過對稱和變化層次的方式,體現2種植物的形態美,并且與周圍草坪景觀形成對比感。除此之外,還要注重不能太過強調形式構成美,體現出植物的功能性。所有植物并不是簡單的個體,在設計過程中可以與周邊植物或建筑形成一種獨立風格。因此,要深入領會植物美學特征,做好園林景觀中的植物造景,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
2.科學創造植物意境美。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組成景觀的各個元素,只有植物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因此,設計人員充分利用生命力元素,為現代城市景觀設計添加生機。比如,植物形狀充分凸顯了各式各樣的生命力量,其中包含花、果、葉等,在相應的空間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改變,從而出現季相形態及特點。設計時可以用于烘托生命力,從而達到對意境效果的追求。意境造景的形式主要包括4種,即抽象、象征、模仿、隱喻,這些都需要發揮出植物的隱藏含義,在結合地域美、生態美的基礎上,實現情感的傳遞,這也是最高層次的設計追求,在今后城市景觀設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合理地展開植物造景設計,才能提升園林景觀設計價值,從而充分體現出生態效益,為人們營造一個集健身、休息、觀賞于一體的平臺。因此,可以從基于植物美學原理進行造景設計,遵循實用性及美學原則搭配植物,科學創造植物的意境美的背景下塑造城市景觀等方面入手,做好植物造景設計,推動植物造景技術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安德,毛立彥,於艷萍.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探討[J].低碳世界,2018(05):146-147.
[2]宋坪,陳立軍.淺析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J].南方農機,2018,49(05):181.
[3]邱明,嚴國泰.淺析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J].黑龍江科學,2016,7(24):86-87.
[4]朱昌來.植物造景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農經,2016(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