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美
摘 要:林業在我國生產產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基礎,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同時也事關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因此,林業經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加強林業經濟管理顯得越發重要起來。文中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林業經濟管理措施,旨在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林業資源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寶貴財富。
關鍵詞:林業;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因素,當前環境問題及能源問題日漸突出,使得林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基礎,逐漸在社會發展中占據了核心環節。不論是在經濟發展中還是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林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越發變得重要起來。特別是市場經濟日漸深化的今天,加強林業經濟管理更加突顯出其重要性。文中針對當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林業經濟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對相關工作的開展有所助益。
一、目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森林資源過度開發。與國外的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在林業經濟管理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林業經濟以及產業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是其中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發展迅速,對各種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包括對樹木的需求,過度開發森林資源,使得森林面積迅速減小,從而使森林資源保護形勢日趨嚴峻。
2.林業產業化低。林業化產業低也是我國農業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現階段,我國農林的經營方式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經營機制,機制的缺失阻礙了林業向著市場化發展的步伐,一方面不利于林業產業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給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林業產業化低會導致林業發展失衡,致使林業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存在差別。在經濟發展比較快速的地區,林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產業鏈及規模,而有些林業資源豐富的地區由于管理水平低下,無法與市場接軌,從而為林業的總體發展造成一定的障礙。
3.林業資源相對不足。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因為受到自身市場經濟特點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林業資源始終存在著質量下滑與總量不足的問題。再加上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進一步降低了林業資源的人均儲蓄量。此外,由于對人們的過度采伐,導致整個林業的木材比例始終在下降,也正因如此,導致其在對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時,難以獲得一個切實的保障。我國的相關法律對于林業開采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其必須要將開采量控制在某一范圍內,若對其進行過度的開采,其不僅很難保障林業的自然效力,同時也將會嚴重影響到林業的自我恢復能力。現階段,我國正處于新時代的社會建設時期,隨著城市化與工業化的不斷深入,其對于林業資源也提出了更高的開發需要,再加上城市化的發展,占據了一定的林業面積,加重了林業資源不足的問題。
二、加強林業經濟管理的建議
1.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和生產模式。林業的產業結構對于經濟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加快林業產業結構升級對于提高經濟效益與林業發展水平有著巨大的作用。產業結構的完善和升級能夠促進現今的林業資源優勢慢慢向科技優勢方向發展。借助相關政策的優惠以及經濟方面的促進作用,積極推動林業經濟往森林經濟方向發展。目前我國林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均衡的狀態,產業結構也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態,因此,在保障發展結構優化的同時不斷的改善其經濟的發展方向。在保障林業生產循環的基礎上,致力于創建節約型生產模式,科學的使用林業生產的土地,科學的利用相關資源,對林業生產的相關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致力于走上林業產業科學合理、生態節約的和諧發展方向,促進林業的和諧發展。
2.強化林木質量的把控。長期以來,在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第一產業指的就是林木的生產與銷售,而從本質上來說,林木的質量,能夠直接影響到林木的生產與銷售水平。因此,我們應當大力強化對林木質量的管理與控制。就針對于大部分的地區而言,其可以通過運用以下方法,來提升林木的質量:第一,要求其應當嚴格遵循世界貿易組織準則,并構建起順應國家需要的林木質量監測系統,各個地區也應當結合自身林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加強對林業產品的宣傳與推廣,并在此基礎上,來為之配置科學的林業科研探究設施,強化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與培訓工作,實現對林木質量監測體系的逐步改進與創新,以此來最大程度的保證林木質量檢測的準確性與有效性。第二,應當強化對目前林木質量管理制度的優化與創新,通過結合實際的地區發展情況,來制定更加科學的林木質量要求準則,并在此基礎上,來加強對整個生產過程的管理與控制,促進林木產品質量的大力提升。
3.創新林業制度管理。對林業產業加強制度管理,不僅保障了林業產業的正常運行,而且推動了林業產業的經濟發展。對林業制度管理進行創新有以下方面:一是規范林木采伐管理。對林木的砍伐制度進行規范管理,并采取監督制度,實施責任制,從而減少亂砍濫伐的現象發生。二是規范林木檢疫管理。嚴格按照林木檢疫管理制度對林木進行檢疫工作,防止病蟲害的傳播,使林木得到有效的保護。三是規范林地管理。應加強對林地的使用管理,防止惡意占領林地的現象發生。四是規范木材加工廠管理。對木材加工廠進行管理,其目的在于有效的保護和合理使用林木。
4.促進生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和掠奪不斷加劇,我國當今林業發展迎來了較多的挑戰。從現實情況出發,目前光靠市場還是難以協調資源與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即便是在國家政策的管理控制下,我國的人口基數還是呈不斷增長的狀態,但是自然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即便我國地大物博,但人均資源占有率還是十分的少,對資源的利用過程中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些現狀,要求我們加強對生態產業的建設。
一是可以加強“用綠”,“向林地要產出、向空間要效益”,充分利用好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發展林業產業,既保護了生態資源,又促進了林農增收致富。二是結合林權改革“活綠”,美化生態興林富民。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林地經營權流轉制度,激發改革活力,使生態得保護,林業增效益,百姓得實惠。
三、結語
林業的生產與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且和生態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除此之外,林業作為我國的一項重要產業,其發展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與關注。加強林業經濟管理,是保障林業發展經濟效益,提高林業發展水平的重要環節,林業的發展不僅要著眼于經濟層面,更要注重與環境的協調,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林業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君,王文麗,劉曉紅.加強林地管理促進林業發展[J].林業經濟問題,2016,(06).
[2]周明偉.森林資源可持續性宏觀調控系統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6,(02).
[3]郭海麗.淺論林業的可持續發展[C]//林業、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14年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1冊,2014.
[4]侯元兆.當前中國林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林業經濟,2016,(03).
[5]明祖文.加強林地管理保護林地資源[J].內蒙古林業,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