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
【摘要】新課標改革下,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作為學生教育工作的重點。初中音樂作為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音樂的態度,更有甚者會影響學生一生對音樂的追求。因此,加強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的引入對于學生音樂品味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 音樂 教學 流行音樂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08-01
流行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切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有助于初中學生音樂品味的形成。流行音樂有著突出的特點,內容簡單易于接受,形式多樣新奇多變,憑借這兩個特點流行音樂對于初中學生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勢在必行,既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好奇心,同時可以有效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
1.切合實際,引入有針對性
流行音樂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在把流行引入引入課堂的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把我關,把有益于學生的積極引入課堂,對于與學生無益的要關在課堂外。作為初中音樂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積極主動去了解流行音樂,把其中的精華有針對性的挑選出來呈現給學生,引發學生對音樂的個人思考,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
例如,流行音樂的引入課堂必須在切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有目的的引入。像表達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可以選取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通過優美的歌詞和旋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感受流行音樂的韻律美和旋律感,可以挑選周杰倫的《青花瓷》和周彥宏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時尚中融入了經典音樂特色,有助于學生得到創造力的熏陶;感受韻律的歡快和歌曲中情感的真摯,可以挑選周華健的《朋友》和何炅的《梔子花開》,在歡快輕松的環境中體會歌詞的意境美等。
2.符合審美,引入有共鳴性
流行音樂的特點切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情感,初中階段的學生個性張揚,好奇心重,正是流行音樂中包含的元素,極易引發學生的共鳴。流行音樂引入初中課堂意義深遠,首先,流行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音樂的學習效率。其次,流行音樂引入初中課堂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把流行音樂融入到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引發學生對音樂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音樂最大的魅力在于引發情感的共鳴。初中生的個性迥異,每個人有不同的審美觀,對流行音樂的風格也有各自的愛好,符合學生審美的流行音樂才是有益的音樂。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精挑細選,選取一些符合學生審美心理和容易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音樂,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歡進而推動音樂教學的正常進行。初中生是學生階段最好的年紀,他們心中充滿夢想,情感真摯,對音樂有著個人獨特的審美,教師所選擇的追求夢想和勇敢奮斗的音樂可以很好的與學生的心理產生共鳴,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3.創新方法,引入有技術性
例如,初中生的感情是最真摯的,深受初中生喜愛的音樂是有情感意義的。像《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膾炙人口的音樂,唱出了追夢途中的辛酸和努力,也表達了年輕人積極向上的心態和不懈的奮斗歡;像《朋友》這經久不衰的歌曲,唱出了對朋友真摯的感情和衷心的祝福,很適合初中生的心理接受和情感現狀;像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一直以來都深受初中生的喜愛,它唱出了學生追求夢想,不怕苦難,不怕失敗,勇往直前的追夢旅途,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奮斗觀的形成。在音樂教學中,符合學生審美水平的內容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流行音樂的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在教學中運用新型的信息技術手段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尤其以多媒體為代表。在初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已經得到了實現,用途廣泛的多媒體技術有效的增強了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學生可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來感受和體驗音樂,保證了教學質量的同時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對于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形成意義深遠。創新性的音樂教學手段,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對于以后的音樂創作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意識到流行音樂對于初中音樂的重要性,將流行音樂融合到初中的音樂教學課堂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領略音樂的魅力,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記憶。作為初中音樂的啟蒙教育,教師有責任將優秀的流行音樂帶給學生,使他們得到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福山.初中音樂教學流行音樂引入分析[J].關愛明天,2016(5):475.
[2]牛軍.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引入的可行性思路[J]. 北方音樂,2014,(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