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宇
摘要:本文主要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查閱文獻法和綜合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了解漢語國際教育與跨文化交際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自我培養并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
在漢語向全世界推廣的過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漢語學習者和我國在文化上必然會有一定的接觸,因此,漢語國際教育與跨文化交際必須相聯系,也必須在跨文化交際的背景下進行。同時,漢語國際加強推廣,國際漢語教師被極大需求,人才篩選方面對國際漢語教師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尤其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制定了更高層次的衡量標準,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出發,論述作為一名漢語國際教育本專業的學生,如何自我主動地培養并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漢語國際教育與跨文化交際
(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相關的多方面專業知識與能力,最終可以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同時,該專業也可以培養從事中國語言文學相關的專門人才。
(二)漢語國際教育的跨文化實質
漢語國際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很多人認為只要掌握語言文化方面的知識,就可以教授漢語學習者,然而,無論你的專業理論知識多好,只要不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就無法應對其帶來的沖突,從本專業的角度,如果不能了解對方文化,就會在大腦輸入獲取信息和發送收到的信息時產生不同,從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漢語國際教育與跨文化交際如影隨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現為能夠認識且運用自己或其他文化環境因素來進行思考、判斷和行動,目的是為了形成彼此的適應力,彼此包容,促進相同的合作方式,以塑造更好的交流圈。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構成
首先是語言交際能力。它包括交際所使用語言是否正確,得體等。
其次是非語言交際能力。它包含體態語、副語言、客體語和環境語。
然后是語言規則和交際規則的轉換能力。如漢語中人們通常會習慣性說一些話,或是寒暄一下,或是為了表示友好,這樣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外國人會覺得這些話沒有必要說,會覺得侵犯隱私,甚至會反感這種行為。
最后是文化適應能力,面對一個全新的文化需要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這個新環境,盡可能避免造成文化沖突。
(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中國人在參加社交場合時,一般會選擇出去聚餐喝酒來作為慶祝方式,在這期間主人為了表示友好往往會勸飯勸酒,希望對方能夠在參加宴會期間得到滿足,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如果吃飽就會自己放下筷子,如果不會喝酒就會滴酒不沾,然而中國人為了敷衍社交場面不管怎樣還是會拿起酒杯小抿一口以表敬意,這種行為在外國人看來甚至有點惺惺作態。我們可以發現,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更好地處理各種情況,而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想代表中國的形象到各個國家傳播漢文化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那么,自我的培養這種能力也變得尤為重要。
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該專業學生的目標,而作為該專業的學生如何自我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
(一)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任何國家的文化都不是完美的,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尊重異國文化,不能一股腦接受,也不能全盤否認,同時,在我們背負著傳播弘揚中國漢文化責任的同時,必須樹立一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尊重他人文化,要時刻注意他人對于漢文化的接受程度。
(二)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增強心理素質
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在我們自己文化中認為正確且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其他文化中看來可能并不是那么合理。例如,中國人如果看到很可愛的孩子,為了表現出對這個孩子的喜愛,他們往往會對小孩摸摸頭、捏捏臉,只是為了逗逗他們,當然這種行為只是代表小孩很可愛,大家想和他接觸、玩,小孩的家長也不會對于這種行為感到生氣,但在西方人眼里,這種行為是他們感到厭惡且無法忍受的。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環境中,應該盡量避免這些事情,增強心理素質,適應這類事情的發生,在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前提下,增強心理素質,從而使交際更順利進行。
(三)掌握合適的交際策略
首先,應該正確對待文化差異,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其次,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非語言交際方式來進行交流,非語言交際中包含很多因素,例如一個人的穿戴方式、常用的香水等,要想更好運用,就必須對其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一部電影中,老人去美國與兒子生活,看到小孫子難受不舒服,就用中國的刮痧給孫子治病,在孫子被送到醫院后,美國醫生發現了孩子背后的傷并以家庭暴力為由將老人告上了法庭,這在中國人看來完全可以理解接受的行為,在美國卻不予認同,老人當初沒有和兒子商量就做主給孩子刮痧導致最后因為文化不同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其實如果老人如果換一種方式也許會出現另外一種可能性,所以掌握合適的交際策略還是十分必要的。
(四)通過親身實踐豐富自己的交際經驗
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除了課堂上對我國文學著作、外國文化等的學習,還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看外國電影了解外國文化,加深對各國不同風土人情的認識,接觸身邊的漢語學習者,和他們溝通交流,在弘揚漢文化的同時也了解了異國文化,通過親身實踐豐富自己的交際經驗,從而培養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五)增加閱讀量,注重掌握詞語的文化意義
生活中,一個外國女生看到一個很漂亮的中國女生就直接夸贊她漂亮,中國女生順口說“哪里哪里”,外國女生聽了就會說“你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等都很好看”,她認為中國女生是問她覺得具體哪里好看,但是中國女生那樣的說法只是一種謙虛的表示,這就是文化差異帶來的尷尬。
再如,在中國數字“4”是禁忌,人們通常在給自己選擇手機號或者車牌號時都盡量不去選擇“4”這個數字,因為這個數字和“死”是諧音,不是很吉利,然而在西方國家,數字“13”在他們看來是最不吉利的數字,他們也不喜歡星期五,當然如果這一天既是13號又是星期五,就會被認為是非常不好的一天。我們會發現,有些詞語在中國是一種意思,但是在其他國家就會有另一種含義,意義的不同就可能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作為該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漢語文化中的深厚內涵,加大對漢語文化和異國文化的閱讀量,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自己的文化常識。
四、結語
漢民族的文化在走向世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在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輔助下,該專業學生在未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必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
[2]賈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201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畢繼萬.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國外語,2005.
[5]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