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錯誤資源是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良好素材。本文闡述了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重要性,通過學會反思、因材施教以及監督反饋三個方面來著重探討了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方法,旨在為小學教師提供科學的理論參考,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高年級數學 教學 錯誤資源 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29-01
引言
很多小學生在升入高年級時會出現數學成績明顯下滑的現象,這是由于高年級的數學知識開始強調綜合性和實用性,與低年級淺顯易懂的知識點不同,高年級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和反思,而錯誤資源就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一、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數學在性質上屬于理科,需要抽象性思維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應對各種變化無常的難題,單純的采用“題海戰術”容易使學生喪失自信心和積極性,但是若沒有習題的積累,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很難形成長久的記憶,而且面對復雜的題型無法掌握其中的規律,致使學習效率不高,記憶效果不好。
人的記憶需要反復強化才能發掘出其最大的潛力,錯誤資源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是糾正錯誤思想、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練習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錯題集來完善學習結構,發現自己知識的短板,有針對性的強化難點內容,確保錯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錯題集不僅僅局限于記錄錯題,還要寫出錯誤原因和正確的解答方法,反復觀看和練習,加深正確的記憶,這樣能減少解答時間,提升做題的正確率。
二、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方法
(一)學會反思
錯題集既能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又能為教師的反思提供參考依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錯題資源掌握學生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對于錯誤幾率高的題要作為重點講解對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也要更有側重點,幫助學生突破局限。另外,某個知識點的錯題率較高也可能說明教師這個部分的講解不夠透徹,可以增加課時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易錯題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交流,平等師生之間的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學生不再害怕犯錯,而是在錯誤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突破自我,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以下面一道易錯題為例:將一根6米長的木棍平均分成8段,每段長多少米?每段占總長度的多少?學生在解答這道習題的時候常會出現概念混淆,不明確分率知識和具體量之間的運算關系,容易出現失誤,教師針對學生的錯題制定教學計劃,重點講解具體量與分率知識的概念內容,通過列舉簡單的例子來讓學生理解這部分知識點,在運算時學生就能更容易區分二者,以后遇到同種類問題都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1]。
(二)因材施教
錯題對于教師來講就相當于鏡子,能夠準確反射出學生的短板,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特點,有側重性的去輔導和解惑,避免傳統教學中的盲目授課,真正意義上實現因材施教。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還處于發展的時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教師要通過錯題資源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情況,開展合作學習,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組的數學實力要差不多,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探討,促進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共同提高。這種教學方法也能提升課堂的參與度,避免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課堂學習質量,通過錯題交流學生也能了解到其他人的易錯點,在做題時能提高警惕,避免自己也出現類似的錯誤。比如在有余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常會出現這種錯誤:32.6除以2.3得多少,學生常會寫商為14,余數為4,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余數要小于除數,所以明顯4是不對的,除數和被除數在運算時都同時擴大十倍,所以得到的余數也是擴大十倍后的得數,原數應該縮小十倍為0.4,教師還可讓學生通過除數乘商再加上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來檢驗余數的正確性。
(三)監督反饋
學生在整理錯題資源后,教師要進行監督和指導,在課堂上表揚錯題資源收集整理良好的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以后的錯題收集中能更加認真細致,提高錯題資源的利用率。對于做得不夠出色的學生,教師也要予以指導和鼓勵,使其在以后的錯題整理中再接再厲,更進一步。
結論
總而言之,錯誤資源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錯題彌補自身不足,轉變學習思路,為以后數學知識的銜接奠定基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錯題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掌握數學重難點,使教學方案更有側重點和針對性,確保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曉萌.小學高年級數學錯題管理現狀調查及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王輝南(1968年-),女,山東青島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