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超
【摘要】小學語文是我們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教學科目,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以外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學中的語言藝術,語言可以說是語文的靈魂,本文分析了幾種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所要注意的語言藝術,希望能夠對未來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 語文 課堂教學 語言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43-02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藝術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有意識的注重語言的規范正確性以及更高層次的語言藝術的激勵性與情感性,讓學生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語言來得到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能提升自己的語言藝術修養。
一、增強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提升課堂中的語言藝術首先必須關注的就是語言的規范性與準確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喜歡模仿的時期,他們對于老師的很多行為都會下意識的模仿,特別是對于老師經常會使用的語言他們會格外的關注,而且這種習慣一旦養成會對學生之后的成長發展影響深遠,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時授課的過程中語言規范準確。具體來說,比如我們在講解小學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這個課文時,這篇文章是通過描寫冬天雪后幾種小動物的形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課文中有一些比較重點的語言比如“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很多老師可能平時不太注意或者是習慣問題,經常會說成“小雞畫竹子,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亮”,教師這樣的示范學生就會認為這樣的讀法就是正確的,他們可能就會這樣記住,我們如果以后再糾正就不容易了,所以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語言的規范性與準確性,在課程開始前要進行認真的備課,把容易出錯的地方標出來進行重點講解。在平時教師也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語言習慣,對于他們經常犯錯的地方要做到心中有數,保證學生語言的規范正確。
二、注重教學語言的激勵性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教學語言的激勵性,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特征比較敏感,非常需要教師的鼓勵與支持,教師如果能夠經常性的給予一些語言的激勵,學生會受到很大的鼓舞,從而更加精力充沛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具體來說,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語文《梅花魂》這個課程的過程中,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華僑老人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對于故土無比的熱愛。在學習結束以后我們可以組織一個課后討論,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在學生發表看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說“我感覺老人對于祖國的感情特別感人,我也想為祖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教師就可以給予點評,這時就要注意語言的激勵性,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餓希望,老師相信你們長大以后會在各行各業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這樣的語言對于學生是很好的引導和帶動,學生會朝著更加深入的方向思考,慢慢的會對語文的學習更加有興趣。
三、加強教學語言的情感性
在小學語文上午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加強教學語言的情感性,這是對于語言藝術的更高層次要求。語言的情感性要求教師發自內心的關愛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很多學生都感覺家長或者老師不理解自己的想法,這對于我們的教學開展是不利的,語文教學應該要直抵學生內心。具體來說,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個課文的過程中,這篇課文主要是表達父子之間感人的親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說這樣一段話“同學們,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在受挫的時候給與我們無比的溫暖,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非常感動”,教師這樣的表達即是對文章主旨的呼應同時又深深地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產生觸動。同時我們也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說自己內心想說的話,比如在學習完這節課程以后,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大家可以說一說自己在平時日常生活中跟父母相處的點滴小事以及感人的瞬間,通過充滿情感的語言我們的語文教學可以更加有感染性。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語文是來源于生活又要回歸到生活的學科,語文中所蘊含的語言藝術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從提升語言的規范性入手逐步提高要求,最終追求語言的激勵與情感性,讓學生的語言藝術修養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沙水花.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有效性探究[J].教師,2017,(3):45.
[2]李傳紅.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初探[J].科學咨詢,2015,(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