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本文論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的傳播現(xiàn)狀及對策,針對東盟來桂留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知,但認知深度還不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影響力還不足的情況,提出利用眼見為實的中國發(fā)展奇跡,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信服力;利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染力;利用身邊發(fā)生的中國故事,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召力等對策。
【關鍵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東盟來桂留學生? 傳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015-02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全面建成和中國—東盟博覽會會址永久落戶南寧,東盟國家到廣西留學的人數不斷增加。截至2017年底,東盟來桂留學生已達到9465人,廣西成為全國接收東盟國家留學生最多的省區(qū)之一。為了獲得第一手關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傳播狀況的資料,課題組對廣西大學、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南寧師范大學等5所高校的350名東盟留學生進行了調研,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00份,回收率為86%,調研結果真實有效。
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傳播的現(xiàn)狀
調研發(fā)現(xiàn),東盟留學生來桂學習之后,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知,但認知深度還不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影響力還不足。
(一)東盟來桂留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知,但認知深度還不夠
通過問卷統(tǒng)計,在參與調研的所有東盟來桂留學生中,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完全知曉的占樣本總數的13%。其中知道“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占41%;知道“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占33%;選擇不太清楚的占13%。通過樣本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東盟來桂留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的認知,但是對其具體內容并不熟悉。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能夠完全說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大部分人只是對其中幾項有過耳聞,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完全不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東盟來桂留學生也僅僅只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是什么,不清楚字面背后的深刻含義,也不知道其實這簡單的12個詞背后,囊括了我們對于國家、社會、個人的寄托與期望,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內容。這說明他們沒有系統(tǒng)地了解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內容,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知深度還不夠。
(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影響力還不足
根據問卷統(tǒng)計,大部分東盟來桂學生選擇來中國留學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發(fā)達,開放程度高,這部分學生占樣本總數的75%。在來桂前對中國的對外友善程度印象滿意的人數占樣本總人數的24%;比較滿意的占29%;印象一般的占38%,甚至有9%的留學生對中國的印象是不太滿意。但是在來桂學習之后,東盟留學生對中國印象滿意的比例上升到35%,比較滿意的比例上升到42%,不太滿意的比例也下降到3%。除此之外,東盟來桂留學生對中國國民素質、安全狀況還有經濟形勢的印象,在來桂前后對比也比較鮮明,總體來說,來桂以后,東盟留學生對中國的印象越來越好。比如對中國經濟形勢滿意的比例從原來的25%上升到后來的46%;對中國國民素質印象的滿意度也由原來的21%上升到后來的52%。這說明東盟留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了比較直觀也比較切身的感受,對于我們國家的正面良好印象也在不斷提升。但是,大多數東盟來桂留學生僅僅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而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真諦的理解和認知還遠遠不足。
二、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傳播的策略
針對以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傳播的現(xiàn)狀,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策略,以增強東盟來桂留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度。
(一)利用眼見為實的中國發(fā)展奇跡,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信服力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明、顯赫的歷史地位,曾經遙遙領先于西方。中國素有強漢盛唐的說法,漢代以后,各國人民與中原王朝的交流日益增加,文化不斷融合。唐代更是中國政治史上成功的典范,通過遣唐使節(jié)的訪問,還有僧人、留學生等作為交流媒介,對外交流和文化傳播不斷深化,盛名遠揚。但是,自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古老的中國遭到帝國主義重創(chuàng),進入戰(zhàn)亂頻仍、風雨如晦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中國人在悲痛中覺醒并開始睜眼看世界、力求救亡圖存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有兩件開天辟地的大事載入史冊,并鑄成永恒的輝煌。這兩件大事,一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中國共產黨“鐵肩擔道義”,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擔,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帶領人民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目前,中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到4%提高到接近14%,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是達到驚人的三分之一,中國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特別是2014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主動打開大門擁抱世界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這再次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襟與超人智慧。
在向東盟來桂留學生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中,要用中國發(fā)展奇跡的事實說話,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實際,結合多種手段、各種渠道讓東盟留學生真切感受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組織東盟來桂留學生參觀當地的自然風光,也可以進行文化體驗,讓他們感受特色的壯鄉(xiāng)文化、瑤鄉(xiāng)文化、天琴之韻等。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東盟留學生參觀東博會,讓他們感受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睦鄰友好;組織他們參觀當地的知名企業(yè),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成功企業(yè),讓他們更加直觀、客觀地認識新中國,改變對中國固有的偏見,從而增強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信服力。
(二)利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染力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統(tǒng)計,東盟國家留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覺“很有意思,很感興趣”的占38%。這就說明,東盟國家留學生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較強的興趣。因此,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感染力,采取多種手段增進東盟來桂留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認知。
第一,努力營造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為實現(xiàn)多元健康文化氛圍的營造,可以創(chuàng)辦專門的網站,也可以通過宣傳、布告欄等增進東盟留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認知。
第二,除了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各種文娛活動也是留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有利途徑。要著力打造跨國和跨文化的文體活動,通過文化沙龍、藝術長廊、國際文化節(jié)、傳統(tǒng)樂器表演、壯族對歌活動以及各種各樣文化藝術活動或者賽事,讓東盟留學生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
第三,將文體活動的開展與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設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廣場、建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展覽館、完善網絡孔子學院等。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的結合,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逐步使東盟留學生從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同。
(三)利用身邊發(fā)生的中國故事,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召力
新聞價值評價標準之一是新聞的接近性,也就是讀者更關注離自己近、關系密切的事,越是這樣的新聞,價值也就越大。因為受眾在接受新聞的時候都會有求近心理。因此,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的傳播過程中要牢牢抓住接近性這一新聞特質,講好中國故事,也就是要講好身邊發(fā)生的故事,講述中國人、中國家庭的精彩故事。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去感受普通中國人的奮斗和拼搏,發(fā)現(xiàn)身邊的榜樣,將一個個好故事連成一幅時代的畫卷。各高校可以設立專欄,講述貼近東盟留學生生活的好故事,靈活地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同時,也可以發(fā)掘在東盟留學生中有影響力、能力強、有威信、有號召力的優(yōu)秀代表,并對他們進行培養(yǎng),樹立榜樣,通過評選表彰東盟留學生中優(yōu)秀杰出代表來發(fā)現(xiàn)和樹立優(yōu)秀的榜樣,讓東盟留學生在這些有情感和溫度的“好故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從而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召力。
綜上所述,要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的傳播,就要全面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東盟來桂留學生中傳播的現(xiàn)狀,總結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多管齊下,提高東盟來桂留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度。
【參考文獻】
[1]王安忠.論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8)
[2]朱霽.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及其實踐路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8)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東盟來桂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現(xiàn)狀及其傳播策略研究”(18CKS001);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資助經費重點課題(A類)“提升東盟來桂留學生對中華文化認同度的傳播模式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2019A008);2014年度廣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委托項目“廣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研究”(2014DSZ004)
【作者簡介】左向蕾(1983— ),女,江西吉安人,廣西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通訊作者:張 莉(1984— ),女,貴州雷山人,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廣西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