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意清 李韋嫦
【摘 要】本文論述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近5年對貧困生的資助狀況,針對貧困生資助中資金使用引導不到位、濟困與扶志融合不到位、多維幫扶精準發力不到位等問題,提出廣西農林類高職貧困學生教育及幫扶對策:加強引導,建立以貧困生全面發展為重心的資助體系;多維幫扶,建立以貧困生人才提升為核心的幫扶體系;精準幫扶,建立以貧困生心理發展為特色的目標體系。
【關鍵詞】廣西農林類高職? 貧困生資助?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017-03
貧困學生資助在教育扶貧與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生資助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深度融合是其中的焦點問題之一。目前,學界對貧困生資助的機制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從資助政策的生成、運行及完善等視角探索精準資助的政策手段,闡述政策因素對推進精準資助的重要性;或者探索“獎、貸、勤、助、補、減(免)”一體化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建構,提高貧困生資助的精準度。此外,貧困生認定也逐漸得到人們的關注,有學者探討了“精準識別資助對象”貧困認定舉措和資助體系優化制度,保障資助對象的精準性。盡管過去的研究闡釋了資助政策、資助體系、貧困生認定等對貧困生資助的影響及其機制,但是,學生資助與貧困學生人才質量提升的內在規律及其作用機制仍然不得而知。這是導致學生資助與人才培養規律被忽視的關鍵要素,也是高職貧困生資助陷入困境主要因素。本文以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細化與深化學生資助與人才培養質量規律的研究,掌握貧困生成長成才的規律,探索學生資助“扶真貧、真脫貧”的路徑,為貧困生資助困境的突圍尋找新對策,以推動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開展。
一、高職貧困學生資助的現狀
(一)學生資助的基本情況
1.資助體系逐步完善。高職資助體系形成了以生源地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為主體,以校本助學金、獎學金、學費減免(補)、勤工助學、人文關懷等為輔的資助體系,資助體系日趨完善。其中,生源地貸款成為主要資助形式。
2.貧困認定精準識別。針對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完整、規范的困難認定制度,形成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家庭情況調查、經濟困難家庭家訪與貧困學生班級綜合認定“四位一體”的貧困認定精準識別制度。其中,在貧困學生班級綜合認定中,評議小組組織觀察員、學生干部、輔導員結合認定申請者的日常生活、消費表現、貧困證明材料,評議申請者的貧困等級。
3.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生源地貸款成為主流,國家獎助學金是主體,體現國家對資助的引領和主導。在學校層面,積極探索了校企合作聯動渠道,吸引企業到校設立獎助學金,主動尋求合作企業幫扶貧困生,合理提升實習學生待遇和獎勵制度。
(二)學生資助的主要困境
1.資金使用引導不到位。近年來,單個學生的資助額度逐步提高,基本能夠滿足貧困生的日常生活、學習需求,再加上學校校本的資助幫扶,可保證其學業順利完成。然而,由于缺乏針對性的資金使用指導、資金使用監督不足等,不少貧困學生在得到資助后,存在不合理、不科學的消費現象,有的還出現攀比心理。資金使用缺乏有效引導,是導致資金得不到合理、科學使用的重要原因。
2.濟困與扶志融合不到位。盡管學校投入大量資金資助貧困學生,減輕了學生的經濟壓力,但是,學校并沒有建立完善的教育幫扶工作體系。貧困生的人才質量未能有專項幫扶,資助難以起到“扶志”效果。例如,比起未受助資助的學生,一些貧困學生的學習松懈、紀律散漫,有的學生言行表現得相對消極,表現為缺乏感恩而努力求學的恒心,甚至覺得資助資金還不夠多、申請程序復雜、自己最困難等。在學業方面,不少貧困學生學業狀況不容樂觀,時常遲到、曠課、掛科,甚至厭學。“扶志”手段單一,幫扶不到位,是貧困學生人才質量提升的重要挑戰之一。
3.多維幫扶精準發力不到位。雖然學校貧困生經濟資助逐漸增強與完善,幫扶資金精準到位,但是仍然存在心理幫扶、思想引領、管理教育、課程幫扶等多維幫扶乏力缺位的現象。從貧困生資助內涵上看,貧困生幫扶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資助工程,是以立德樹人、成長成才為主導,在經濟幫扶的基礎上實現心理幫扶、思想引領、管理教育、課程幫扶等多維聯運,突出育人重點,多維協同創新、精準施策,調動校本資源建設系統、科學、完善的協同幫扶資助機制與工作體系。
二、高職學生資助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貧困生資助與人才質量提升銜接不緊密
在高職院校,不管何種形式的貧困生資助,它首先并且始終是服務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幫助貧困生成長成才。可見,高職貧困生資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緊密銜接是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大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已成為新時代的必然趨勢,而教育扶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對貧困學生進行經濟資助僅僅是其中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從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層面加強對貧困生的幫扶。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高職貧困生資助體系中,不少高職院校缺乏人才培養質量層面的頂層設計。以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在近幾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未能對貧困生培養細化方法和目標,同時在課程教學中沒有系統的貧困生學習狀況分析。從學校的資助體系層面看,對貧困生的教育主要由學生工作部門承擔,以輔導員為主要教育力量,學生工作部門與教務部門沒有形成長效的教育幫扶機制,貧困生資助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銜接不緊密。從貧困生學業狀態的管理來看,貧困生學習成績下滑時,例如有一些貧困生通過貧困認定及獲得資助后,學習態度松懈,甚至缺乏上進心時,已有的資助體系里沒有相對應的幫扶機制。
可見,貧困生資助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相脫離,是當前高職院校資助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人才培養層面上,貧困生資助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對貧困生的幫扶應重視人才質量的提升,實現資助與人才質量提升緊密融合。
(二)貧困生資助與學生全面發展需求不匹配
學生全面發展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充分、自由與和諧地發展。學生全面發展是一個古老的教育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在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的新形勢下,貧困學生全面發展蘊藏著資助育人的新理念,即通過貧困學生幫扶,立足貧困生特點、個性差異以及身心健康,幫助貧困學生充分發揮個體潛質,實現其自由和諧的發展宗旨。貧困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一是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協同統一。幫助貧困生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挖掘自己,才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可見,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協同統一,是個人不斷地把自身蘊藏的潛在可能轉化為現實個性過程。二是個人全面發展與身心健康協調一致。從心理成長角度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要求遵循心理發展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學生全面發展要在學生認識基礎、情感基礎和意志品質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教育引導學生發展,從而全面培養學生健康成長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貧困生資助與學生全面發展存在的基本問題是:一是資助與貧困生的個性完善結合不緊密。高職貧困學生資助在貧困認定、資金資助、資助后教育等方面,均對貧困生個性完善缺乏足夠的關注與引導,對貧困生個性發展缺乏系統的教育幫扶。二是資助與貧困生的心理成長結合不緊密。盡管學校在貧困生資助過程中融入了團體心理輔導等心理幫扶體系,但是,從資助全程來看,資助與貧困生心理成長的融合缺乏長效機制。
三、高職貧困生資助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引導,建立以貧困生全面發展為重心的資助體系
高職貧困生資助中,貧困生資助資金使用存在缺乏指導、監督不力等狀況,這可能導致貧困生不合理消費,甚至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貧困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職貧困生資助應重在引導,建立以貧困生全面發展為重心的資助體系。第一,開展貧困生消費觀引導。采用專題講座、小組討論、成員分享等形式,開展貧困學生消費心理輔導,培養科學的消費觀念,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二,制訂貧困生資助經費使用規劃。當貧困生獲得資助后,輔導員應該及時與貧困學生加強引導教育,通過平等協商,以學生為主導,幫助學生制訂資助經費使用規劃,引導學生將助學金使用在學習、能力發展等方面,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第三,資助過程中建立貧困生互助小組,形成監督與互助。在執行貧困生經費規劃時,可以通過互助小組形成的監督,以心得交流等方式推動貧困生全面發展。
(二)多維幫扶,建立以貧困生人才提升為核心的幫扶體系
高職貧困生資助中,盡管經濟幫扶是資助的核心,但是單一的經濟幫扶體系卻不利人才質量的提升。忽視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思想政治引導等因素,資助育人的功能將被削弱,很可能導致貧困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不升反降。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落后,又缺乏自我約束力,盡管獲得了助學金,解決了生活困難,但是卻沒有改變遲到、曠課的不良習慣。因此,高職貧困生資助應凸顯多維幫扶,建設以貧困大學生人才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幫扶體系。一方面,資金精準到人,確保每一位貧困生能夠享受資金資助,減輕經濟壓力,安心學習,順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加強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引導、心理素質提升、學習興趣培養等,形成多維并舉的協同育人體系,提升貧困生的人才質量。
(三)精準幫扶,建立以貧困生心理發展為特色的目標體系
高職貧困生資助中,盡管貧困生資助活動形式多樣,例如主題班會、主題演講、征文比賽、資助知識競賽等,但是這些活動如果讓學生疲于應付,缺乏系統的目標引導,資助活動將不利于貧困生的健康成長。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果能夠引起貧困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那么活動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相反則得其反。比如,一些貧困生原本自制力低,缺乏學習興趣,自信心不強,他們課堂學習尚且不自覺,(下轉第23頁)(上接第18頁)又如何能夠自覺通過演講、寫文章、參加競賽提升自我呢?因此,高職貧困生資助應精準幫扶,建設以貧困生的心理發展為特色的目標體系。扶貧先扶志,通過心理幫扶提升貧困生的心理品質,幫助貧困生涵養人格,促進發展。第一,建立心理幫扶檔案,貧困生資助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建立貧困生的心理檔案。第二,加強自信心培養,借助心理技能講座、團體輔導、心理咨詢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建立自信。第三,開設心理幫扶課程,開設專題講座、選修課,幫助貧困生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第四,制訂心理發展目標體系。從貧困生學習適應、興趣培養、信心培養、心理品質與心理潛能等方面,制訂心理發展目標體系,系統地、有計劃地促進貧困生的心理發展。
高職貧困生資助與人才培養質量融合是當前研究的焦點問題,也是未來高校貧困生資助的發展趨勢。目前,高職貧困生資助在資助體系、精準識別、資金渠道等方面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在貧困生資金使用引導、心理成長、多維幫扶等方面存在不少的問題,貧困生資助與人才質量、學生全面發展存在脫節分離。未來貧困大學生資助,可圍繞貧困生的全面發展、人才提升、心理發展等層面尋找突破對策。
【參考文獻】
[1]薛浩,陳萬明.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演進與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2]楊麗軍.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3]高莉莉.合肥市公辦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6
[4]薛天飛.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合肥:安徽大學,2016
[5]彭益全,吳彥寧,趙士海,等.高校貧困生認定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經濟困難學生家訪調研的實證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
[6]王康.發展性資助視閾下高校貧困生雙創培養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教學刊,2017(11)
[7]屈倩.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11)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廣西學生資助研究專項課題“廣西農林類院校貧困生助學現狀及心理幫扶模式研究”(2012ZZ03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莫意清(1983— ),男,壯族,廣西賓陽人,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李韋嫦(1984— ),女,壯族,廣西柳州人,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