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分析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信息載體靈活生動、交流方式平等開放、信息傳遞快速便捷等積極影響,同時又具有思政工作者主導地位弱化、對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帶來沖擊、加大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監管難度等消極影響,并從轉變教育理念,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式方法;創新教育載體,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線上線下互動;弘揚紅色文化,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潛移默化;深化社會實踐,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知行合一;提升媒介素養,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效果等方面提出運用新媒體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 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050-03
一、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充分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傳播的重要性;要不斷加強網上主旋律宣傳;要持續加強校園網絡陣地建設等新要求。高校作為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必須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
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積極影響
1.信息載體靈活生動。在新媒體上傳播的信息擺脫了單一文字的局限,更多的是以圖片、音頻、微視頻、微動漫等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形式出現,這樣的方式對于年輕的高校學生群體來說更為樂于接受,擴大了信息傳播的廣度,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力。比如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在“微國商院”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的“青年大學習”系列文章,采用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接地氣的方式對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行了詳細解讀,在學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2.交流方式平等開放。新媒體是一個平等、可交互、開放共享的平臺,它的去中心化和交互性強的特點,弱化了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教師的中心地位,改變了傳統的單向被動的教育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自由、寬松,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了溝通的力度和針對性,增強了教育的實際效果。根據調查顯示,與傳統的組織講座、開主題班會等形式相比,絕大多數高校學生更樂于通過學校微信公共號上推送的學習信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互動。
3.信息傳遞快速便捷。高校傳統思政教育大多通過教材、課堂教育、講座、主題班會等方式,信息的來源比較單一,信息的傳遞也比較慢,時效性比較弱。但新媒體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信息傳播的速度極快,信息容量巨大,交互性強,高校學生通過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可以非常便捷地接受和傳遞信息,隨時隨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也便于形成信息的社會化傳播。
(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消極影響
1.思政工作者的主導地位弱化。在新媒體時代,一方面,高校學生了解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獲取信息的速度加快,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知識很可能會強過老師;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在新媒體上表達意見更為自由,學生參與思政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極大地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主導地位正在逐漸弱化。
2.對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帶來沖擊。新媒體的出現給信息的發布和傳播帶來了極大的自由空間,傳播主體的“去中心化”也使高校學生有了成為“新意見階層”的可能。但是新媒體上的信息真假混雜,準確性、權威性很難保障。甚至一些不法分子有意在新媒體上散播不良思想和觀點,而高校學生的社會閱歷、辨識真偽的能力都還十分有限,有時對一些信息絲毫不加判斷就迅速擴散,無意識中就成為垃圾信息的傳播者而不自知。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不能科學地加以引導和教育,可能會造成部分高校學生價值觀的扭曲和信仰的淡化。
3.加大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監管難度。由于在新媒體平臺上信息的發布與傳播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傳統的規章制度在新媒體平臺上的約束力有所弱化,監管一定程度上會失效。由于這種“虛擬性”的存在,加之缺乏有效的監管,高校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說、不敢做的,都有可能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自由”地實踐。特別高校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導致過于追求思想上的“私有”,而忽視自身的社會責任,甚至尋求擺脫社會道德的約束,突破道德防線,“自由”地做出各種不道德、不負責任的事情,加大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的難度。
三、運用新媒體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一)轉變教育理念,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式方法
高校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應該是自覺主動、發自內心的認同,而不是盲目、被迫式的認同。因此,高校在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上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實際困難,并真誠地為學生解決問題;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獲得學生的信任和認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覺自愿的理念,外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其次要把握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新契機,創新手段、創新內容,讓高校的文化教育更具有時代感和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營造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繼承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創新教育載體,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線上線下互動
新媒體弱化了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訓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打破了教師對知識的壟斷,師生都可以很便捷地獲取和使用知識,開放性大大增強。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思政工作者應主動把新媒體技術融入思政教育中,以學生為中心,構建線上線下結合、齊頭并進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在思政課堂教育、開會、講座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思政工作者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政策前沿動態等內容制作成微課或慕課,把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豐富到課程內容中,使信息傳遞更為直觀、生動,高校學生更樂于接受。微課與慕課極大地突破了傳統思政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也有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微課、慕課等方式,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效果,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空間。
(三)弘揚紅色文化,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潛移默化
高校要善于挖掘紅色資源,充分運用紅色精神,把紅色資源融入校園文化。首先,可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紅色網站,設置“微黨課”“熱點聚焦”“黨建頻道”“政策法規”“新征程”“紅色論壇”等不同的版塊,便于師生學習與交流;以紅色網站為依托,展開各種的紅色教育活動,比如舉行紅色圖片展、紅色微電影展、經典紅歌賞析等,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其次,高校可以學生黨團干部為核心,組建“紅色社團”。社團成員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在一起共同學習理論知識,分小組對時政熱點進行交流和論辯,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實現情感上自發認同、行為上自覺踐行。
(四)深化社會實踐,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知行合一
新媒體時代,高校在組織學生開展傳統的社會實踐的同時,也可以利用新媒體資源,注入新的理念、探尋新的形式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和辦學特色,針對學生思維活躍、思想多元化的特點,組織開展更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興趣的社會實踐活動,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比如,可以指導學生以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熱點事件為主題,創作微電影、微視頻;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講座”;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組織學生到社區或困難家庭中開展“微實踐”;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社會熱點調查、紅色文化參觀、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思想意識,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踐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
(五)提升媒介素養,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效果
1.提升思政工作者的媒介素養,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能力。思政工作者是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力量,他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方式越來越便捷,思政工作者在思政工作中的主導地位逐漸被弱化,因此,高校的思政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資源優勢,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要提高對時政和社會熱點問題的敏感性,要善于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還要熟練掌握新媒體工具的應用,利用新媒體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以及思想動態,并及時進行引導。
2.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高高校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在新媒體時代,微信、QQ等新媒體工具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社交的主流方式。新媒體平臺信息量大、傳播快捷但良莠不齊,對高校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也造成一定的影響。高校可通過開展新媒體應用的講座、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主題班會、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微信公眾平臺等措施,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提高學生對網絡上信息的鑒別能力,主動過濾掉一些不良的信息,汲取正能量的有營養的信息,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下轉第75頁)
(上接第51頁)
【參考文獻】
[1]李志,鄭國洪.新媒體下輔導員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路徑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
[2]方玉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略[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3]駱靜.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J].新媒體研究,2017(2)
[4]聶鑫.高校新媒體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深度融合之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17(10)
[5]王維.自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D].錦州:錦州醫科大學,2017
[6]王小業.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7
[7]宋琳琳.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7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黨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專項課題“基于‘四個自信背景下應用新媒體創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與實踐”(GXZX2017007)
【作者簡介】陳雪玲(1979— ),女,廣西貴港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市場流通系專職副書記,講師。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