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逸斐 編輯/長歌

鐘逸斐女,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擅長血尿、復雜性尿路感染、慢性腎炎的中醫調理、腎虛調理。
2019年3月14日是第14個世界腎臟病日,本次世界腎臟病日的主題是:處處人人享有腎健康。據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8.5億人因各種原因而患有腎臟疾病,且每年約有240萬人死于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快速增長,目前已躍居為全人類死亡原因第六位。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問題,而與其相關的“腎臟病防治”也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那么,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行為會損傷我們的腎臟呢?
其一,飲食過咸。由于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代謝分解,因此,若是食物中含有過多鹽分,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并且,飲食過咸或可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影響腎臟正常機能。除此之外,由于腎臟與蛋白質的代謝相關,若飲食攝入過量蛋白質,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其二,平時喝水少,使腎臟血流量減少。一方面不能正常輸送養分給腎臟,導致機能受損;另一方面減弱了腎臟的排泄功能,使得大量的代謝廢物無法排泄,漸漸堆積進而損傷腎臟。


其三,藥物損傷腎臟。任何不遵醫囑使用消炎鎮痛藥物、抗生素等藥物的行為,均可能會導致腎臟受損。
其四,憋尿。尿液不能正常排泄,長時間停留在膀胱內容易導致細菌滋生,一旦經輸尿管逆行,或可導致腎盂腎炎。
其五,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煙、熬夜等。吸煙本身會導致血管異常收縮,而煙草中的尼古丁及鉛、鎘等重金屬都是傷腎之源。熬夜導致的人體生物鐘紊亂,亦會影響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行。
關注腎臟健康,還要學會從健康體檢報告中發現并了解腎臟機能變化的情況,其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內容呢?
其一,尿常規。觀察是否出現蛋白尿或尿沉渣中的有形成分。
其二,腎功能檢查。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腎小球濾過率等。
其三,腎臟B超。主要探查腎臟的實質性和異位病變,如腎結石、腎囊腫等。
讓我們共同關注腎臟健康,學會正確管理和保護好自己的腎臟,做到“處處人人享有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