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劍平(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 編輯/清風
隨著“健康中國”的概念深入人心以及公共宣傳效應的不斷展現,“戒煙”在廣大煙民群體中掀起了一股全新的潮流,直接反應在每周三下午戒煙門診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作為從事戒煙門診工作的醫生,一直致力于戒煙科普宣傳與專業化戒煙醫療服務,在實際工作中,針對越來越多的主動戒煙者,我們主張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和個體化的戒煙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戒煙效果和積極的社會效應。在與近千名戒煙者互動和隨訪過程中,我們分析發現大多數成功戒煙者往往具備以下“4D”特征。
“戒煙”信念是戒煙的最初動機所在,也需要貫穿戒煙始終。在我們接觸到的煙民中,“下定決心戒煙”這一心理準備期至關重要,無論是出于自身或是家人的健康、家人的督促或是關心,亦或是“吸煙空間”的進一步被壓縮等諸多原因的影響,堅毅的“戒煙”信念有助于讓“戒煙”變得事半功倍。
“戒煙難”,其本質是一種生理、心理等多因素導致的疾病——煙草依賴綜合征。是病就需要有醫生的干預,在戒煙的道路上選擇一位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戒煙醫生進行評估和指導至關重要。盲目且孤立的“干戒”,或許適用于個體短時間的戒煙行為,但對于大多數長期吸煙的煙民而言,反復“戒煙失敗”則會導致最終放棄戒煙嘗試。因此,我們的實踐發現“戒煙”不僅需要專業指導,更需要中-長期隨訪。
可以這么說,每個人“戒煙”過程兼具“生理性”“心理性”和“社會性”的綜合特征,即便相似的年齡,戒煙的過程卻是大相徑庭,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戒煙過程中戒煙者的身體反應,還表現為每位戒煙者的戒斷周期和主觀感受各不相同。戒煙醫生的參與和指導不僅可以顯著增強戒煙者的信心,更為重要的是,在戒煙過程中,專業醫生與戒煙者之間的有效互動往往可以答疑解惑,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的“戒煙群”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藥物干預戒煙率顯著高于“干戒”,這在我們實際工作中反復得到驗證。對于大多數既往“干戒”失敗或者對于中-重度尼古丁依賴煙民,給予短期“藥物”支持可以幫助平穩過渡“尼古丁戒斷綜合癥”的困擾,且短期的藥物支持并不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如果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的藥物治療,就可以幫助戒煙者合理把握用藥周期以及確定最終戒斷時機。
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當煙量控制在3-5支/天甚至3支/天以內的時候,徹底戒斷的“時間窗”即已打開,選擇一個特定的“紀念日”與“煙草”做個徹底的了斷,增強戒煙的“儀式感”有助于讓曾經的煙民“一經戒斷,永不復吸”。
隨著健康知識的不斷普及,煙民中越來越多的“觀望者”渴望擺脫煙草依賴,“戒煙”人群也必然會成為一種“健康新勢力”。希望各位煙民盡早下定“戒煙”的決心,尋找專業的戒煙門診進行就診,在戒煙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戒煙方法。戒煙,一輩子一次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