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果(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副教授) 編輯/臻熙
很多讀者和聽友要求我推薦一些書。我看的書比較雜,喜歡的作者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多是跨界的。分享一下,供大家參考。
首先,想到的是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文學、哲學、美學……各種“學”在這里光影交錯。
文學書,我很推薦史蒂芬·茨威格的書。他所有的作品在我看來都值得一讀,有哲人的深刻思想、詩人的浪漫氣質,還有一個天生的心理學家所需要的近乎極致的細膩、敏銳和精準,這使他具有一種獨特的洞察力。我們能看到一個人的眼睛、鼻子、五官、體態,能描述一個人的形象,而他能看到一個人的靈魂,能用三言兩語就畫出一個人“精神的肖像”。
他有幾本書我特別喜歡。一本是《昨日的世界》,可以說是他的自傳,但中心角色不是他,而是他身后的整個歷史背景——那個被他譽為“精神之故鄉”的古老歐洲。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時代的見證人和解說員,作為一個猶太人、一個人道主義者、一個世界公民、一個曾有著閃耀家世的貴族和一個最終四處漂泊、客死異鄉的逃亡者,他所經歷的文明與野蠻、光明與黑暗、戰爭與和平,像放幻燈片一樣一幕幕地回顧曾經的往事,梳理人性的無常,笑中有淚,淚光里又懷著期待。第二本書名聽上去有點恐怖,叫做《與魔鬼作斗爭》,寫得極其精湛,讓人拍案叫絕。魔鬼在哪里?就在你心里。誰在與魔鬼作斗爭?還是你。是你和你自己在斗爭,戰場就是你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會在里面讀到自己。


康德,據說是一個受人歡迎的社交達人,很難想象他竟然能寫出最艱澀難懂、最抽象的哲學大部頭。康德的大多數著作可能更適合專業人士,不推薦大家讀。但是康德有一本小冊子,無上神品、趣味橫生,叫做《論崇高感和優美感》,風格接近散文。這本小書薄薄的,一會兒就能讀完這本巨著,讓你很有成就感,同時,它還有深意也有詩意,會給你靈光不斷的驚喜。
哲學方面的書就推薦給大家兩本比較簡單的。另外一本,我覺得也寫得好,是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提綱挈領,娓娓道來。到現在為止,不管是中國的、外國的,要了解中國哲學都繞不過這本書,簡約卻精髓。好好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你會為我們古人千年前就已經達到的思想高度驚嘆不已。我看《舌尖上的中國》的時候,就在想,做菜最好的一定在中國。而我在看《中國哲學簡史》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能洞徹生命本質的、最智慧的人,一定出在東方。當然,一家之言,大家自己看自己評論。
還有一本書——《小王子》——飛行員圣埃克蘇佩里的童話。我們當中有些人很叛逆、很驕傲,不屑于看大家都看的書,你越推薦我越不看,就像吃別人吃剩下的東西,人云亦云毫無新意,他們喜歡自己淘書,淘那些被大家忽略了的書,就像用望遠鏡在光彩奪目的恒星邊上尋找一顆傳說中若隱若現的小衛星,我很能理解,但不要忽略了《小王子》,名字俗了點,內容卻是千秋萬代的。


《四書》我也是推薦的,你會發現我引用《四書》挺多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我覺得好,真的好。讀多了,你就會明白。你說你是中國人,到底什么意味著你是中國人?憑你這張臉嗎?我們的臉和韓國人、日本人沒多大差別。憑你的國籍嗎?外國人也可以有中國國籍。憑你說的是中文嗎?外國人也可以把中文講得特別好。憑你穿的衣服嗎?我們很多人穿的是耐克或阿迪達斯品牌的服裝,還有不知名品牌等西裝。所以,你說你是中國人,憑什么?你有什么根據?讀一讀《四書》,你會在其中找到根據,你會尋到根。意大利人是意大利人,他們是但丁、維吉爾、米開朗基羅的孩子;而中國人是中國人,因為我們是老子、孔子的孩子,我們與他們一脈相承——是血脈,也是文脈;是血統,也是文化精神。
關于愛的書,我推薦弗洛姆的《愛的藝術》。我覺得分析愛、剖析愛最透徹的就是這本書。不要以為你懂愛,其實沒有多少人懂。
另外,推薦夏爾·波德萊爾的《巴黎的憂郁》——他是畫家,也是詩人,其實里面沒什么對巴黎的描寫,這里的“巴黎”是抽象的,或許代表了夢;這里的“憂郁”也是抽象的,大概說的是生活——既現實又夢幻。
還有一本叫做《維特根斯坦哲學筆記》。維特根斯坦是機械工程專業出身,懂哲學,還會建筑設計。這本“哲學筆記”不是什么嚴肅的哲學專著,而是他比較淺白卻很有趣的哲言哲語。這里跟大家分享這位天才生命的最后一句話:告訴他們,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這大概是一個人能達到的最高的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