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恬 編輯/易可

許恬律師,上海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第四屆上海市閔行區十大優秀律師,上海律協文化傳媒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聯維權部法律顧問,上海市婦聯巾幗律師志愿團成員。
二十多年前,返鄉探親的臺胞胡媽媽用二十余萬人民幣買下了位于上海市徐匯區的一套商品房;二十多年后,這套位于繁華地段的學區房已飆升到一千多萬人民幣。可這筆成功的投資卻導致胡媽媽的大兒子和小女兒反目成仇,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胡媽媽的先生系國民黨軍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胡媽媽跟著先生一起去了臺灣。到臺灣后,胡媽媽陸續生育了四男四女共八個孩子,夫妻倆相濡以沫、兒女們手足情深,一大家子人生活得幸福美滿。1990年,胡媽媽與先生回到闊別四十年的上海,探望數十年未見的親人們。在上海探親期間,胡媽媽夫婦見上海發展日新月異,考慮到以后要經常返鄉探親、長住賓館總是不太方便,于是頗有經濟頭腦的胡媽媽決定在上海買一套房屋方便自己及子女返滬時居住,房屋升值了以后也可以賣掉。1991年,胡媽媽又回到上海,在上海侄女胡招娣的陪同下多處看房,最終決定購買徐匯區一套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商品房。由于該套房屋系內銷房,故胡媽媽與胡招娣口頭約定:“該套房屋由胡媽媽全額出資、以胡招娣名義購買。”1991年6月,胡媽媽將現金人民幣23萬余元交給胡招娣,胡招娣至房地產開發商處簽訂了購房合同,并在取得房產證后將房產證交由胡媽媽保管。
胡媽媽帶著房產證興沖沖回到了臺灣,向八個兒女宣布了在上海買房的消息,兒女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高興,大兒子張家興心里卻犯起了嘀咕,他私下里提醒母親:“房產證上沒有你的名字,你和表姐只是口頭約定,萬一房子升值以后表姐賴賬怎么辦?你應該要表姐簽一個書面的文件,最好讓律師做個見證。房子在上海,要出租、出售都很麻煩。你和爸爸以后年紀大了,跑來跑去也很麻煩,不如這套房子放在你和我名下,這樣我可以幫你們來處理出租、出售的事情。”胡媽媽覺得張家興的話很有道理,于是次年春天,胡媽媽再次來到上海辦理見證事宜,胡招娣在律師的見證下簽署了一張《聲明書》,胡招娣在《聲明書》中聲明:“這套徐匯區房子的產權屬于胡媽媽和張家興所有。”胡媽媽在律師的見證下也簽署了一份談話筆錄,談話筆錄中胡媽媽表明:“買房子的錢是我和先生日常節省下來的,房子產權屬于我和張家興所有。”
時光荏苒,一轉眼過了10年,這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胡媽媽的大兒子張家興去國外工作、留在臺灣的大兒媳與胡媽媽關系惡化;胡媽媽的小兒子張家昌生意失敗、負債累累;胡媽媽的小女兒張家芳毅然拿出自已所有的積蓄代哥哥張家昌歸還全部債務。胡媽媽夫婦感念小女兒對小兒子的幫助,加之上海已取消內、外銷房的控制,徐匯區的房屋已經可以過戶了,于是2002年7月份,胡媽媽與小女兒張家芳共同來到上海,胡招娣在胡媽媽要求下以買賣的形式將徐匯區的房屋過戶到了張家芳名下。
2008年,大兒子張家興之子要從臺灣到上海讀大學,小女兒張家芳在胡媽媽勸說下將徐匯區房屋鑰匙交給了張家興。由于房屋要裝修,張家興又向張家芳拿了房產證和臺胞證去辦理了水、電、煤、有線電視的過戶手續。此后,張家興的兒子在該套房屋中居住到2015年。
2015年底,胡媽媽的先生過世,一家人還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傷中時,胡媽媽和張家芳卻收到了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送達的開庭傳票,原來張家興以1992年律師見證過的《聲明書》為依據,將張家芳、胡招娣作為被告,將胡媽媽作為第三人告上了法庭,要求確認胡招娣與張家芳于2002年7月份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并要求將房屋恢復登記至胡招娣名下。年老體衰的胡媽媽已無力到上海開庭,但氣憤的她立即到臺灣的民間公證人處將事情經過進行了陳述,在民間公證人的見證下做出了一份《情況說明》遞交徐匯法院。未料,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一審法官并未采納胡媽媽的說法,反而以1992年胡招娣作出的《聲明書》為依據,認定徐匯區房屋為胡媽媽與張家興共同共有,以胡媽媽無權單方處置徐匯區房屋為由,判決胡招娣與張家芳于2002年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并判令張家芳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將房屋恢復登記至胡招娣名下。張家芳提起上訴,二審法院以一審認定事實不清為由,將該案發回重審。此時,內心忐忑無助的張家芳找到了我們。(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