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冬生(上海瑞金醫院臨床營養科) 編輯/清風
因為缺,中國是世界上缺碘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碘是人體必需元素,但人體內不能生成,需從外界獲取。人體攝入碘不足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地理因素引起的缺碘,二是中國人飲食結構決定碘攝入不足,三是孕婦及兒童常常因為需求量多而缺碘(對寶寶危害很大)。
碘缺乏會導致哪些疾病呢?缺碘會導致大脖子病、呆小癥、流產……1995年后,開始全國范圍的推廣加碘鹽。那么,食鹽加碘有沒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上海市疾控中心對兒童尿碘監測的數據表示,加碘之后兒童碘營養水平處于充足狀態。(見表1、表2)截止2017年,我國已基本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甲狀腺腫的發病率為1.8%,為歷史最低。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

?

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衛平教授主持的《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中國20年》項目(2014.12-2017.06)發現:總體上,我國居民碘攝入處于充足階段,但各地區有差異,部分地區存在碘攝入過量的問題。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碘都過量了,就得買無碘鹽了,加碘政策是不是該取消了?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我國基本消除了碘缺乏,但是我國碘缺乏是大部分地區自然因素造成的。換言之:你不主動補,碘還是要缺的!印度就發生過取消加碘政策后,碘缺乏病的發病率又迅速回升的狀況。
而且,我國加碘政策一直在適當調整:1996年,推行全民食鹽加碘政策;2002年,全民食鹽加碘含量下調;2012年,允許各省份自行決定碘濃度。下面是目前我國加碘鹽濃度。

?
碘這個東西,缺了不好,過量也不好。碘過多也會抑制甲狀腺功能,甚至誘發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發生。碘與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率的關系呈U型。(見圖1)

圖1 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關系的U字型曲線
20年來,我國甲狀腺疾病譜也發生了巨大改變。數據統計顯示,1999-2017年,我國臨床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發病率沒有顯著增加,但是亞臨床甲減的發病率顯著增加(并無器質性損害)。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的發生率也在增加。但甲狀腺結節患病率顯著增加目前不能歸咎于碘攝入量增加,反而碘攝入增加是甲狀腺結節的保護因素。其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000-2003年,甲狀腺癌發病率的年增長率為4.9%,而2003-2011年,該數值達到20.1%。但是,目前沒有發現補碘與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之間的相關性。所以大家切勿聽信謠言,要科學對待補碘。
碘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人體無法合成,且不能長期在體內儲存。推薦每天攝入碘120微克,單以加碘鹽計算大概6克。(見表3)

?
海產品的碘含量的確較高,但沿海地區飲食調查顯示,80%的碘還是來源于碘鹽。所以,沿海地區不能盲目長期使用“無碘鹽”,但海產品攝入較多的群體,可以適量選擇無碘鹽。
調查發現48%的妊娠期女性缺碘,但是妊娠期并非補碘越多越好,尿碘維持在150-249ug/L是最佳范圍。當尿碘<100ug/L時提示孕婦需補碘?!吨改稀分赋鋈焉锲趮D女每天應攝入250ug的碘,也要避免食用過量的碘(需進行Graves手術的除外)。
甲亢患者需要限碘(應用放射性碘治療的,高碘食物如海產品應禁用至少7天)。
因碘攝入過量導致的甲減或亞甲減,應限制碘攝入。
甲狀腺結節,此類人群“適碘飲食”即可。
高水碘地區的居民也不適宜過度補碘(主要在河北、山東、河南、安徽、陜西、江蘇等歷史上的黃淮泛濫地帶及北京)。
是否缺碘,可以通過檢測晨尿中的碘含量得知。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尿碘100-300μg/L定義為適宜的碘攝入量。如果尿碘大于300μg/L,屬于碘過量,應控制碘攝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