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彥芳(上海第九人民醫院血液科) 編輯/一帆
血常規是體檢或就醫時最常做的檢查。在門診經常碰到這樣的患者,拿著血常規報告單,指著上上下下的箭頭,一臉焦慮地問:“醫生,我是不是得白血病了?”其實,得白血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而血常規異常卻是很常見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血常規。
對于血常規,只要先看懂三個指標,那就是:白細胞(WBC)、血紅蛋白 (Hb)和血小板(PLT),這三員大將是核心成員,在血液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白細胞(WBC):是我們消滅外來入侵物的主要力量,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壞東西”想傷害我們時,白細胞就會出馬跟它們戰斗。
白細胞升高和下降都有一定的臨床意義。①白細胞升高,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數升高,最常見于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數升高,一般考慮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嗜酸/嗜堿性粒細胞升高,則可能是過敏或寄生蟲感染。②白細胞下降的原因有很多,病毒感染、服用一些藥物(如化療藥、感冒藥等)、風濕免疫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病、脾功能亢進等都可能導致白細胞下降。

(2)血紅蛋白(Hb):顧名思義,就是讓血“變紅”的蛋白,是紅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它,紅細胞就不能把氧氣運輸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我們常常關注的貧血,就是看血紅蛋白是否降低。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婦Hb <100g/L,就屬于貧血。
說到貧血,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紅細胞平均體積,就是紅細胞的大小。紅細胞平均體積下降伴貧血,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上升的貧血,最常見的是巨幼細胞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正常的貧血,那原因可就多了。究竟是哪一種貧血,要結合家族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來綜合分析。您可能會問,血紅蛋白既然給組織器官輸送氧氣,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物極必反,太多也會出問題,甚至可能會形成血栓把血管給堵掉。
(3)血小板(PLT):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止血,一旦發現哪里出血了,血小板就會跑來大顯身手。
血小板多了或者少了,都是需要關注的。①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風濕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肝病、脾功能亢進是常見的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②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也很多:除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外,急性出血、炎癥和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脾臟切除等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增多。
當然,白血病或者其他血液病也可以出現血常規異常。讀到這里,您是否恍然大悟,原來這么多原因都可能導致血常規異常,而很多時候,這個異常并不是血液病引起的,白血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當您拿到一張標有箭頭的血常規化驗單時,既不要無視,也不必恐慌,盡快找血液科醫生幫您尋找病因并針對病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