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在初中階段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初中階段所有學科學習與發展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投身到語文教學改革中來,想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筆者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一直致力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最終總結出改善學生學習現狀、提升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閱讀教學
在新課改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目標。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摒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和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促使閱讀教學能夠得到提升與發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啟發式教學引發學生思考;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與交流的課堂氛圍,運用問題激發學生觀察與探究的欲望,幫助學生進行有益的互動,并引導學生在交流中獲取理解課文的知識與技能;最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課堂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并積極地進行探究實踐。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學時,筆者在導入環節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我們說家是溫馨的港灣,是游子的歸屬。這篇課文中的于勒叔叔在外流浪了多年,家人不但不接受他,反而害怕見到他,這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中關于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吧,找一找課文中‘我的家人對于勒叔叔的感情變化以及課文中的人物是怎樣稱呼于勒叔叔的?他們對于勒采取了什么態度?”筆者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家人對待于勒叔叔態度變化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赤裸的金錢關系,從而真正讓學生感悟課文的內容。
二、深入研讀文本,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和交流的過程。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文質兼美的美文,文中均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為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是一篇表達父子情深的散文。在教學時,筆者先向學生講解了本課的生字詞,然后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內容,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對父愛情感的表達,筆者就讓學生細讀文本內容,并就第6段“父親”買橘子的過程展開細致的分析。文中對“父親”的動作描述有“蹣跚地走”“慢慢探身”“兩手攀著”“向左微傾”等,作者這樣刻畫“父親”買橘子時的動作,表現出“父親”的年老體弱、身體不便,加上失去親人后內心的無比悲痛之情。筆者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體會“父親”對兒子的無比關愛,然后聯想平時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關愛,進而引發情感共鳴。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體到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還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為之后的閱讀教學工作開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三、品鑒文章內涵,鑒賞文章意境
文章之美在于意境深邃,學習文章,不僅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文章學習時,需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到文章所勾勒出的唯美意境中,對作者筆下所描繪出的唯美畫面進行想象,進而推動學生對文章意境美的鑒賞,增加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閱讀的學習中來,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紫藤蘿瀑布》一文時,筆者先是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一張美輪美奐的紫藤蘿照片,從視覺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予學生沖擊感,讓學生感受自然景物的豐富多彩和婀娜多姿的。隨后,筆者讓學生對照圖片來閱讀和分析作者筆下的“紫藤蘿瀑布”,這樣,學生便能感受到作者筆下所勾勒出的“紫藤蘿瀑布”的生動形象之處。之后筆者又引入了文章最后作者對人生的思考“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這是畫龍點睛之筆,是文章形神的結合點。我們可以結合文意理解,它的意思是:不幸是生命的必然,我們不要囿于不幸,被不幸壓倒,而要珍惜生活,珍愛生命,像紫藤蘿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因此文章結尾說:“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筆者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幫助學生整理了整篇文章的行文脈絡,讓學生立足整篇文章去感悟到人生的真諦、感受大自然、熱愛生命,同時也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加重習慣培養,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養成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并引導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此,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切實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筆者會利用每周晚自習的時間來為學生開展不同類型的讀書活動,其主要包括朗誦類、推薦類、表演類以及展示類等。以“推薦類”讀書活動為例,學生可就自己近期讀過的好書進行“好書推薦”或寫“讀后感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筆者還在班級內設立了“讀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家中的好書帶到學校來和其他同學一同交流分享。久而久之,學生的眼界變寬了,看問題的角度更全面了,閱讀與寫作的水平也就有所提升了。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并通過互動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情感教學等多種方法幫學生養成獨立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在品味文章的過程中,提升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戴穎.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64.
[2]戚啟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入境藝術[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249.
作者簡介:
羅秋玉,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市竹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