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婷
同伴沖突是幼兒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它影響著幼兒身心的發展。學者黃勝梅調查研究了86名3~6歲幼兒的同伴沖突行為,結果顯示,幼兒同伴沖突在游戲中分布最多。然而,角色游戲又是幼兒最常玩的游戲,其間發生的同伴沖突也相對較多。本研究重點觀察分析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同伴沖突,這對了解幼兒及幫助幼兒解決沖突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通過觀察法,輔以訪談法對幼兒同伴沖突的起因、幼兒解決同伴沖突的策略、影響幼兒解決同伴沖突的因素、教師解決幼兒同伴沖突的策略等進行相關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角色游戲
本研究采用學者邱學青對角色游戲的定義: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進行模仿、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
(二)幼兒同伴沖突
在參考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本研究采用學者劉曉靜在《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研究》中對同伴沖突的操作性定義:任何一個同伴沖突事件都是以幼兒同伴一方反對另一方為開始,在沖突過程中雙方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對抗,以活動明顯中斷,當事人注意力轉移,或沖突雙方的態度、行為方式性質發生變化為結束。
二、影響幼兒解決同伴沖突的因素
角色游戲中幼兒解決同伴沖突的方式與幼兒的氣質類型、家庭教養方式和教師的引導有關。
(一)幼兒的氣質類型
膽汁質的幼兒一般表現為精力旺盛、性情急躁、易于沖動、思維敏捷,但準確性較差,不能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這類幼兒在處理同伴沖突的事件上往往較多地采用相對激烈的言語策略和非言語策略,如爭辯、威脅、詆毀、爭搶、身體攻擊和破壞。
多血質的幼兒屬于活潑型,他們行動敏捷、靈活機智、善于交際且適應性較強。當他們在角色游戲中與同伴發生沖突時,一般會選擇溫和的協商方式來化解沖突,較少發生正面的身體碰撞。但由于此類型的幼兒能力強,表現欲強,有時也會耍一些小聰明,因此他們處理同伴沖突的結果往往偏向個人的利益,不能做到相對的公平。
抑郁質幼兒行為表現得略顯孤僻,反應速度稍顯遲緩,他們的情感發生較慢,但是持續的時間較長。這種類型的幼兒不太合群,所以在角色游戲中的沖突行為發生的頻率較少,一般也是和黏液質的幼兒一樣采取告狀的策略或是被動接受安排。
(二)家庭教養方式
專制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容易將幼兒培養成兩種極端,一種極端使孩子表現為順從、懦弱、缺乏自信心,從而在處理同伴沖突的問題上表現為沒有主見,易受欺負,不能采取積極的策略而是被動忍受。另一種極端使幼兒變得冷酷并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在與同伴發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采用爭搶、身體攻擊、破壞、詆毀等較激烈的方式來解決沖突。
溺愛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容易使幼兒養成自私、任性、驕傲的小毛病,并且缺乏責任感。在角色游戲中,這類幼兒容易與同伴發生沖突,常使用爭辯、爭搶、破壞、哭鬧等策略來解決沖突,很少能與同伴協商來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色彩。
(三)教師的引導
1.游戲前的準備
重點是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能順利展開角色游戲,不至于讓游戲停滯不前。若教師游戲前能充分指導,一定程度上能減少不必要的幼兒同伴沖突,如去醫院就診的順序問題、買賣收銀的問題。這樣一來,幼兒會把重點放在游戲的情節創設上,也會學著用游戲中的人物關系來解決同伴間的沖突。
2.游戲過程中的指導
例如,教師看到醫院的兩名護士都掙著給病人掛水,互不相讓,于是教師裝作病人前去看病:“咦?我發燒了要來看病,你們醫院怎么連個掛號的護士都沒有呢?”護士A聽到后趕緊跑來說:“來了來了,讓您久等了,這是您的掛號單。”護士B跑來說:“今天你來掛號,明天我來好不好?”護士A點點頭愉快地答應了。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若教師能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指導,這樣不僅能夠推進角色游戲情節的發展,還能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一些解決沖突的方法,如輪流、合作、分享。
3.游戲結束后的引導
結束后的引導主要是對游戲的一個簡單評價,讓幼兒自己來談談在剛才的游戲中出現了哪些問題,可以怎么解決。通過幼兒自己的討論,教師可以總結出他們認同的一些策略,這樣能有效降低幼兒使用身體攻擊、詆毀等負面策略的頻率。
三、教學策略思考
(一)注意游戲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到位
角色游戲中引起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游戲材料。幼兒經常為了爭搶材料而鬧得不可開交,這就要求教師定期關注材料的缺失,對于損壞和遺失的材料要及時補充到位,有些受歡迎的材料可以適當多添加。材料的投放不僅要做到到位,更要合理。大班幼兒的思維發展已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后期,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半成品或廢舊物品供幼兒操作,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來使用材料。比如,一個小小的牙膏盒既可以當成娃娃家的遙控器,也可以用作手機,這樣不僅促進幼兒象征性思維的發展,還能起到一物多用的效果。
(二)教師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戲進行引導
教師在幼兒進行角色游戲時應作為一名觀察者,當發現幼兒之間有些小沖突時應放手交給幼兒自己來處理而不是急于干涉。若發現游戲停滯不前或幼兒長時間處于沖突中,教師應以角色的身份出面來化解。比如,看見蛋糕房半天都沒有顧客光顧,小店員們愁眉不展,發生內訌,甚至有的玩起了別的游戲,這時教師可以作為一名顧客去購買蛋糕,和店員聊聊或者給店員出出主意,自然地推動情節發展又能達到解決沖突的目的。
(三)引導幼兒學會換位思考,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
大班幼兒的游戲以合作游戲為主,這更加需要幼兒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從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例如,蛋糕店的兩名店員都喜歡爭搶著收銀,只有一名糕點師在做蛋糕。教師可以裝作顧客介入:“我一次要買五個蛋糕,兩個幫我送到醫院。你們蛋糕店只有一個蛋糕師來得及做嗎?哎呀他真辛苦。”這樣有利于這兩名幼兒站在蛋糕師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體會蛋糕師的不易并且能推動這幾名幼兒間的合作。
(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