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娟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溶血病的檢測途徑。方法:選取16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市各醫院的新生兒溶血病患者以及其母親的血液標本各1份,共320份,對新生兒與母親血型進行檢測,將ABO-HDN患者的血液標本分成2份,分別將其標記為凝膠技術組和傳統試管組,各包括新生兒的血液標本158份,對傳統試管組血液標本采用傳統的試管法進行檢測,對凝膠技術組血液標本進行凝膠技術檢測,對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本組160例患兒中ABO-HDN患者有158例(98.75%),KH-HDN 2例(1.25%)。試管組對新生兒溶血病診斷準確率65.19%(103/158)低于凝膠技術組75.32%(119/158);試管組改良Coombs試驗陽性率、游離抗體試驗陽性率、抗體釋放試驗陽性率分別為13.29%、15.82%和65.19%,凝膠技術組分別為22.15%、37.34%和75.32%,試管組各項結果均低于凝膠技術組,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上診斷新生兒溶血病患者時,凝膠技術的檢測效果優于傳統的試管法檢測效果,建議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溶血病;檢測方法;凝膠技術;試管檢測
新生兒溶血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是指母親與新生兒由于血型的不合所引起的一種免疫性溶血反應。在新生兒溶血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就是ABO-HDN,當母親為。型血,而新生兒為A型或者B型血時,極易發生ABO-HDN。有研究人員發現,超過一半的ABO型溶血病都發生在第一胎,這是由于母體在首次妊娠前就已經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刺激,其體內已經產生了大量的抗A、抗B等IgG之類的抗體。新生兒溶血病并不會對母體造成任何形式的影響,但是其會對導致新生兒出現貧血、心力衰竭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新生兒死亡,臨床上加強對其的檢測極其重要。本次選取了16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市各醫院的新生兒溶血病患者以及其母親的血液標本,對其中的158份采用了傳統的試管法進行檢測,對另外的158份進行凝膠技術檢測。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16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市各醫院的新生兒溶血病患者以及其母親的血液標本各1份,共320份。本組患兒中男74例,女86例,年齡1~60 d,平均年齡(33.11±5 69)d。本組160例母親均為。型血,但是88例新生兒為A型血,72例為B型血。本次研究符合本院倫理學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兩組—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取抗人球蛋白試劑、A試劑、B試劑和。試劑紅細胞,其均由本市血液中心提供。對新生兒與母親血型進行檢測,將ABO-HDN患者的血液標本分成2份,分別將其標記為凝膠技術組和傳統試管組,各包括新生兒的血液標本158份。將傳統試管組標本采用傳統的試管法進行檢測。將凝膠技術組標本采用凝膠技術檢測。
改良Coombs試驗,將傳統試管組患兒血液標本用生理鹽水進行洗滌3次,將其配制成濃度為5%的紅細胞懸液,并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將其混合。將凝膠技術組標本配制成濃度為0.8%的紅細胞懸液,并取其中的50μL,將其加入到抗IgG卡的其中一個小孔內,采用凝膠檢測專用離心機離心7~8min,對其結果進行觀察。
游離抗體試驗,在傳統檢測組血液標本中加入抗人球蛋白,對其血清、血型抗體等進行檢測。凝膠技術組,取一張IgG卡,在上面標記上6個孔,分別為A、B、O和A′、B′、O′,在A、B、O孔內加入25μL的患兒血清,在A′、B′、O′孔中加入25μL離心后的上層清液,再取50μL濃度為0.8%的標準紅細胞加入在6個孔中,將IgG卡進行孵育和離心,對其結果進行觀察。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種檢測方法對新生兒溶血病診斷準確率。診斷標準為改良Coombs試驗陽性、抗體釋放試驗陽性,而游離抗體試驗陽性作為參考依據。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
本組160例患兒中ABO-HDN患者有158例(98.75%),1KH-HDN 2例(1.25%)。試管組對新生兒溶血病診斷準確率65.19%(103/158)低于凝膠技術組75.32%(119/158)。試管組改良Coombs試驗陽性率、游離抗體試驗陽性率、抗體釋放試驗陽性率分別為13.29%、15.82%和65.19%,凝膠技術組分別為22.15%、37.34%和75 32%,試管組各項結果均低于凝膠技術組,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所示:
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病機制是由于母體內存在與胎兒紅細胞不符合的血型抗體,導致胎兒體內出現了紅細胞的大量溶解和破裂,當新生兒出現溶血病后,會增加其黃疸、貧血、肝脾腫大等疾病的發生率,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患兒出現心力衰竭、膽紅素腦病等疾病。因此,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檢測診斷。臨床檢測人員大都選取HDN試驗,并且其發現,對新生兒溶血病患者及時進行HDN試驗,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試管法操作比較復雜,并且對操作者的要求也比較高,此種檢測方法測定的結果不能保存較長的時間,其結果還極易出現假陰性。而凝膠技術不但在檢測的過程中,利用了微柱凝膠顆粒的篩選原理,其是在離心儀離心的作用下,將凝集與非凝集的紅細胞進行了分離,當凝集的紅細胞聚集在了凝膠的上部或者凝膠中時,判定試驗結果為陽性,此時沒有發生凝集的紅細胞會自動的沉積在凝膠管的底部,此時判定試驗結果為陰性。此種檢測技術充分的利用了抗原可抗體反應的原理,使操作起來更加簡便和快捷,并且此種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還容易保存,有效的避免了抗體蛋白在蛋白質中的殘留,還避免了殘留鹽分對抗球蛋白進行稀釋后引起的假陰性,有效的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準確率。
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試管組改良Coombs試驗的陽性率、游離抗體試驗的陽性率、抗體釋放試驗的陽性率分別為13.29%、15.82%和65.19%,凝膠技術組分別為22.15%、37.34%和75.32%,試管組各項結果均低于凝膠技術組,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劉蕾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進一步提示凝膠技術對HDN陽性的檢出是有效的,其診斷效果值得肯定。
綜上所述,臨床上診斷新生兒溶血病患者時,凝膠技術的檢測效果優于傳統的試管法檢測效果,建議將此種技術應用在更多的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