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摘要】目的:評價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證據及決策。方法:選擇2016年9月~2018年7月初中學生300名學生,按照學生自身意愿以及學校安排將參與實驗學生分為均數相同的兩個小組(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實驗人數均為15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觀察組則應用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教學,對比兩組學生在干預結束后整體的學習質量情況。結果:觀察組學生經過測試后理論知識均對比對照組更高,教學效果更加理想,P<0.05。結論:青少年教學的過程中增加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教學,可以充分滿足青少年對于性與生殖知識的需求,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健康的性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進行要求,學會保護自己,降低避孕、流產、艾滋病等對自身的傷害,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證據;決策評價
青少年在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發育均處于快速階段,但是目前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無法滿足學生對于這方面的知識需求,造成流產、性疾病等傳播,對青少年自身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在教學中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知識進行普及,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青少年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提升知識普及質量。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證據及決策進行評價,詳細研究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的開展基礎數據選擇2016年9月~2018年7月初中學生300名學生,按照學生自身意愿以及學校安排將參與實驗學生分為均數相同的兩個小組(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實驗人數均為150例,對照組男78例,女72例,年齡11~18歲,平均年齡為(15.65±0.72)歲;觀察組男76例,女74例,年齡12~18歲,平均年齡為(15.68±0.67)歲。分別對兩組學生各項情況指標進行比較,兩組都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按照生理健康課程向學生講授男女生生理結構基礎知識,對生理衛生進行普及。觀察組則應用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教學法,具體措施包括:①增加避孕套使用方法,青少年階段因為對性的好奇,進行嘗試,調查發現大部分青少年對于如何使用避孕套的知識匱乏,因此需要在知識普及的過程中增加避孕套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必要性,并且將一些通過性行為傳播的疾病進行告知,幫助學生更加充分的了解性行為的知識,進而掌握科學的方法,注意保護自己。②為學生提供專業咨詢。學生在青少年階段已經存在性意識,該階段對于性與生殖各個方面的知識充滿好奇,因此學校可以為患者提供專業咨詢,對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疑惑進行積極的解答,防止學生因為好奇等進行不健康的嘗試,對身體造成傷害。③提升家長對于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青少年時期家長對于其性知識的普及是較為滯后的,經常出現家長不好意思的情況,為了對上述問題進行科學的處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將家長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家長需擺正態度,對于子女的異常行為積極進行干預,通過家庭等關懷,對青少年的行為進行干預,保證青少年理想的性行為目。
1.3觀察指標 研究結果選擇不同組之間的教學質量進行對比。其中教學質量采用考試的方式進行,以學生成績作為比較依據。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表示,P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學生經過測試后理論知識均對比對照組更高,教學效果更加理想,P<0.05,詳見表1。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趨于成熟的時期,但是在這一階段容易出現非意愿妊娠、人工流程以及性行為疾病感染等問題,造成該情況的原因是青少年對于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缺乏,為了將該問題進行轉變,需要及時普及知識。上文中共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學生經過測試后理論知識均對比對照組更高,教學效果更加理想,P<0.05。原因為:進行干預的過程中普及避孕套的用法,并且進行適宜的演示,幫助青少年了解正確的性行為,注意保護自己;在干預中注意交流技巧和生活技能培訓,增加家長對于學生正確的引導,保證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青少年教學的過程中增加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教學,可以充分滿足青少年對于性與生殖知識的需求,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健康的性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進行要求,學會保護自己,降低避孕、流產、艾滋病等對自身的傷害,全面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