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目的:觀察伊班膦酸鈉聯合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患者的療效。方法:將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32例行椎體后凸成形術,觀察組33例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輸注伊班膦酸鈉治療,對比兩組疼痛、骨密度及腰椎功能。結果:觀察組疼痛VAS評分及腰椎功能ODI評分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密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伊班膦酸鈉聯合椎體成形術能明顯減輕患者腰背部疼痛,有效改善壓縮骨折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治療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伊班膦酸鈉;椎體成形術;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骨密度;
骨質疏松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主要發生于老年人,其會導致骨脆性增加,提升骨折風險。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是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由于臥床時間較長,并發癥發生率高,保守療法已不作為臨床治療的首選方案。因骨質疏松導致的胸腰椎壓縮骨折,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嚴重,而且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很大負擔,被公眾密切關注。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經皮椎體成形術在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中應用廣泛,療效顯著,伊班膦酸鈉為雙磷酸鹽類,能特異地作用于機體骨組織,與骨骼無機物具有高度親和力,可以特異性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從而充分發揮其藥理作用。
本研究觀察伊班膦酸鈉聯合椎體后凸成形術對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效果,試圖尋找緩解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患者術后腰背痛以及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的方法,以提高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山西省煤炭中心醫院住院治療的符合納入標準的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體壓縮骨折患者65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3例,對照組32例。
1.2診斷標準
采用《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三稿):1)骨密度測定,雙能X線吸收法(DXA)測定和定量CT(QCT)測量;2)明確無暴力損傷導致骨折或具有低能量損傷史,排除其他原因如骨腫瘤造成的骨折;3)影像學檢查(X線、CT及MRI)觀察到雙邊征的骨折線,需診斷為單節段的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MRI中T2象提示椎體出現骨髓水腫征象,判斷為新鮮骨折。
1.3納入標準
患者年齡>60歲,入院后常規脊柱正側位片、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及雙能X線及QCT骨密度檢查,臨床表現為有胸腰部疼痛,彎腰旋轉時疼痛加重,骨折局部叩擊痛,X線檢查提示存在椎體楔形變,MRI檢查T2高信號證實新鮮壓縮性骨折,CT檢查了解椎弓根以及椎體后壁情況。確診為新發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1.4排除標準
CT顯示椎體后緣斷裂的患者;椎體爆裂性骨折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老年癡呆或其他不配合疼痛評估及隨訪者;明顯腰椎間盤突出癥或椎管狹窄癥者。
1.5方法
1.5.1手術治療:所有椎體后凸成形術由同一組醫生進行。患者均取俯臥位,X射線透視定位傷椎椎弓根,穿刺點為旁開1.5cm,體表標記后消毒、鋪巾,用利多卡因稀釋液于穿刺點行局部浸潤麻醉,使用穿刺套管針于稚弓根2點和10點位置為穿刺點,穿刺進入,側位透視直至針尖達椎體前1/3,正位透視接近棘突中線,拔出穿刺針內芯,使用擴髓鉆頭擴髓。沿套管置人球囊撐開器撐開,透視確認撐開器至椎體前中1/3,側位透視下緩慢加壓撐開椎體,用骨水泥推桿經套管進入,透視見推桿前端達椎體前1/3,將已調制成“牙膏”狀的骨水泥緩慢注入椎體,注入時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和下肢感覺運動功能的變化,待骨水泥彌散良好、完全硬化后,拔出工作通道,無菌敷料包扎切口。
術畢。
1.5.2用藥方法: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于術后口服鈣爾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每片含碳酸鈣0.75g(相當于鈣300mg),1次/d,及骨化三醇膠丸(羅蓋全,上海羅氏制藥)0.25μg/d,2次/d,療程均為6個月,給予伊班膦酸鈉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7190101),規格為(1ml:1mg)/瓶,無色澄明液體,靜脈輸液,1次/3月,給藥前靜脈滴注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靜脈滴注進行充分的水化。一次靜脈滴注2mg,靜脈緩慢滴注,滴注時間不少于2小時,不與其他治療藥物混合或同時靜脈給藥。
1.6觀察指標
①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總分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強。②骨密度:采用雙能X線檢測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③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價,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提物、行走、站立、社會活動等10項,每項0~5分,總分50分,分數越低提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
1.7統計方法
文中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疼痛、骨密度及腰椎功能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骨密度、疼痛VAS評分及腰椎功能ODI評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骨質巰松癥已影響到大約3000萬國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勢必給社會經濟和公共衛生帶來了沉重負擔。骨質疏松癥最突出的特征是骨密度減低,伴隨著骨微結構的損害,骨脆性和骨折傾向增加。骨質疏松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在老年患者中更為普遍。含氮雙膦酸鹽,如阿侖膦酸鹽、利塞膦酸鹽和伊班膦酸鹽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線藥物,能通過特異的與骨質中的羥膦灰石結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從而抑制骨質吸收,增加骨密度和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據文獻報道,伊班膦酸鈉對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有較佳的臨床效果。關于伊班膦酸鈉對骨質疏松癥病情的影響當前報道較少,但已有學者將其應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療效尚可。
脊柱微創治療近年來發展迅速,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是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可快速緩解疼痛并實現椎體穩定。椎體后凸成形術于1998年首次由Garfin等學者報道通過球囊擴張恢復壓縮稚體的高度,并填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固椎體方式治療脊柱后凸畸形。骨質疏松性骨折單純行椎體后凸成形術,相鄰椎體繼發骨折的風險增加,局部應力集中導致,在手術的基礎上,結合抗骨質疏松藥物伊班膦酸鈉治療,可以增加脊柱的骨密度,緩解因骨質疏松導致的腰背痛,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本研究總體不足的是,樣本量太小,缺乏大樣本的研究討論,對臨近椎體再骨折研究不足。目前普遍認為PKP可在短期內改善因椎體骨折導致的穩定性喪失,緩解疼痛,恢復患者腰椎功能,可在一定范圍內改善預防畸形。本研究通過對疼痛評分、骨密度及腰椎功能的評分,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證實在椎體成形術后口服鈣劑及骨化三醇并聯合應用伊班膦酸鈉可緩解胸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增加骨密度,可以預測藥物在椎體后凸成形術后的應用對患者長期矢狀位穩定性的維持及功能的康復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