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然
【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患者38例,給予患者骨盆捆扎帶或外固定支架在下肢骨配合下牽引復位臨時骨盆骨折固定。髖臼骨折均給予螺釘內固定或鋼板內固定;骨盆固定中6例經皮恥骨支螺釘固定、骨盆后環骨折10例進行髂骨重建板螺釘固定、8例經皮骶髂關節螺釘固定、14例骶髂關節前鋼板固定。結果:解剖復位滿意度上,不滿意2例,滿意12例,非常滿意24例,滿意率94.74%(36/38);通過骨盆骨折Majeed量化表評定療效:差3例,良10,優25例,優良率為92.11%(35/38);通過Postel對髖關節進行評定:差1例,良11例,優26例,優良率97.37%(37/38)。結論:針對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患者,應按照患者實際病情給予針對性手術方案,可促進傷口愈合以及提高治療優良率,臨床效果優異。
【關鍵詞】骨盆骨折;髖臼骨折;復位固定;
本文為探究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的治療效果,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患者38例進行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患者38例。其中,患者男19例,女19例,年齡為25~60歲,平均年齡為(35.61±4.90)歲。骨折原因:高處墜傷9例,交通事故12例,其它因素17例。開放性骨折14例,閉合性骨折24例?;颊呋€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臨床中診斷標準、病例資料齊全。排除標準:骨折無手術指征或不能手術者、骨折復位質量或骨折類型不能準確判定者、骨盆無獨立骨折。
1.2方法
術前進行常規骨盆外固定支架或下肢骨牽引臨床固定,給予抗感染、清創治療。手術方案:患者取全麻,體位按照患者內固定方案以及骨折類型合適選擇。一般采用浮動體位,往后浮動,入路時從腹股溝處起,在切口前處將恥骨支骨折、恥骨聯合等充分暴露,中間將前壁骨折以及髖臼前柱等暴露,后部將骶髂關節、髂窩部位暴露,復位骨折后,固定時使用重建鈦板。往前浮動體位,入路時取Kocher-langgenbeck,之后將后壁骨折、髖臼后柱等固定復位完成。如為后環骨折,則固定時需髂骨后M型板或髂腰固定,需完成前路骨折固定,體改變,取俯臥位,鋪巾消毒,骨盆后方骨折固定復位取后入路完成。
1.3觀察指標
療效評價:經CT和X線片對骨折復位質量進行評估。根據Matta評定標準:優即骨盆骨折移位分離低于4mm,良為4~10mm,超過11為差。根據Matta髖臼骨折復位評價標準:解剖復位低于1mm,復位滿意1~3mm,超過3mm為不滿意。Postel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分,分值18分,低于或等于13分為差,良14~17分,優18分。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值檢驗計量資料,卡方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解剖復位滿意度
滿意度上,不滿意2例,滿意12例,非常滿意24例,滿意率94.74%(36/38)。
2.2骨盆骨折Majeed量化表、Postel髖關節評價
通過骨盆骨折Majeed量化表評定療效:差3例,良10,優25例,優良率為92.11%(35/38),Postel對髖關節進行評定:差1例,良11例,優26例,優良率97.37%(37/38)。
骨盆骨折常因暴力及高能量撞擊致使,同時還伴有合并內臟器官損傷以及其它部位骨折,治療時增加難度。骨盆中髖臼作為其中之一,該關節主要負責負重活動,而同時存在骨盆和髖臼骨折時,損傷則變得較為復雜,無疑增加治療難度。本文中,解剖復位滿意度上,不滿意2例,滿意12例,非常滿意24例,滿意率94.7%;結果和賀勝研究結果保持一致。而通過骨盆骨折Majeed量化表評定療效和Postel對髖關節進行評定發現,優良率均較高,從治療方面可提示出,預先進行外固定后,采取多種不同且適宜患者實際骨折情況的治療手法可提高治療效率。同時還需注意,骨折后應盡早開展手術,避免貽誤手術時機。
總之,針對骨盆骨折合并髖臼骨折患者,應按照患者實際病情給予針對性手術方案,可促進傷口愈合以及提高治療優良率,臨床效果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