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摘要】課余生活是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小學生的課余生活總體上是比較“豐富”的,種類繁多的內容占據了孩子課余時間的大部分。這些課余時間的安排是否合理?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哪些影響?筆者通過對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情況的調查研究,從學校、家庭、學生、社會等多層面出發,因時制宜,讓課余時間在學生成長中發揮“剩余價值”。
【關鍵詞】學生;課余時間;學習;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什么是“課余時間”
課余時間是指在規定的課程結束后自由安排的私人時間。對于小學生來說,它主要包括平時的課余時間、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等學校教育以外的時間。本文將圍繞學生平時的課余時間及雙休日時間進行分析研究,尋求解決方案,讓課余時間在學生成長中發揮“剩余價值”。
二、學生的課余生活現狀
當今時代,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掀起了一股“減負”的熱潮,使學校的課業負擔逐漸減輕,小學生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課余時間在客觀上呈明顯增多趨勢。然而,隨著學生升學競爭帶來的逐漸加大的學業壓力以及電子網絡時代的到來,形形色色的課外輔導機構和電子網絡產品正不同程度地“侵占”著小學生的課余生活。既包括種類繁多的課外學習拓展,如數學、寫作、英語等各種課內學習輔導,也包括音樂、書法、繪畫、體育等各種才藝培訓,還包括上網、游戲等各種娛樂生活。這些課余時間的安排是否合理?會對學生的成長帶來哪些影響?本文將重點調查研究學生的課余時間,從中尋找到科學合理安排好課余時間的策略。
三、課余時間對學生的影響
根據對本市小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的調查分析發現,課余時間的安排對于學習、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課余時間”像是一把雙刃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
(一)安排適當,獲益匪淺
合理利用課余時間,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的休息、愉悅地生活,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去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充分去發展自己個性化的興趣愛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廣泛閱讀,豐富內涵發展
如今,“讀書”在我國社會上已經形成了一種較好的風尚。社會上有“全民讀書日”,學校里有“校園讀書節”,各種讀書活動豐富多彩。但這些活動往往有的只停留在“活動”層面,并沒有很好的延續性和拓展性。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指導學生每天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將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內涵發展,還有助于其語文學業水平的提升。
2.課外輔導,提升學業技能
當下社會,校園的學業負擔在逐漸減輕,但社會上的“課業負擔”排山倒海而來,這些輔導機構魚龍混雜,都打著“提升學習成績”的旗號,著實是吸引了廣大家長的眼球。如果家長能根據孩子學習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正規輔導班,并有效地利用起來,還是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促進學生學業能力進步的。
3.藝體熏陶,增添生活樂趣
當今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教育對于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社會上各種音樂、美術、體育、機器人等培訓機構的出現,為孩子們學習各種興趣愛好提供了很好的客觀條件。如果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文體興趣加以培養,不僅為枯燥的學習生活增添了樂趣,還能學會一些才藝,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把握當下,促進未來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也有人說:“把握住了時間,誰就能把握住成功的機會”。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有助于其在那一階段的學習、生活的成長。學生也終將長大成人走進社會,走上各種工作崗位。如果能將惜時、用時的好習慣保持下去,對學生的成長來講將是受用終身的。
(二)安排失當,危機四伏
1.課余時間安排單調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學生的課余生活安排相對單調,每天放學后的課余時間基本是完成學校的家庭作業、讀書、休閑娛樂等事。而其中的作業只能算是保證完成而已,許多學生的讀書也只是浮光掠影,并不能真正達到效果。學生雙休日的時間基本都被各種課外培訓機構填滿,有些學生的周末甚至于在幾個培訓機構之間“疲于奔命”,很少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得學生的身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阻礙了其自身進一步的良性發展。
2.課余時間被“無意”浪費
時間調查表明,多數學生在晚7點半之前完成作業,而之后的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除了部分用于讀課外書,多數則被用于娛樂、睡覺或漫無目的的消耗,甚至有一定數量的孩子將時間浪費在電子網絡產品之中,這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反而會帶來身體健康、心理成長等多方面的危害。
3.家長盲目跟風,加重學業負擔
當下,國家提倡減輕學生的校內學業負擔,許多學校也是這么執行的。面臨著社會上如此嚴峻的升學壓力,許多家長存有“孩子必須上名校、盲目跟風、互相攀比”等心理,家長并不敢“減輕自己孩子的學業負擔”,生怕自家孩子學少了掉隊。社會上雨后春筍出現的形形色色輔導機構的大肆宣傳,許多孩子在校內確實減負了,但到校外則背上了“更重的學業”負擔。
四、全面謀劃,因時制宜
根據調查發現,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上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好十分充足的課余時間,有的甚至將大量的時間白白耗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等各方面的相對薄弱,這既有學生的主觀因素,也有家庭、社會等客觀因素。找到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生活方式,促進其良性綜合發展。
(一)學校重視教育,提高課內效率
學校教育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主體,所以在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上,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時間觀念的引導,同時做好家長的溝通和積極引導。
1.教師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學生課后補習的需求。
2.各位科任老師合理安排學生的家庭作業,在“質”和“量”上給予充分保證,真正地實現“輕負高質”。
3.有效組織各類文體藝術活動,將科學開展課余生活的觀念滲透到學生的意識中去。
(二)社會參與監管,凈化課余環境
應對家長亟須孩子“提高成績”的心理,當今社會上出現了形形色色 、魚龍混雜的輔導機構。尤其是一些不良培訓機構以盈利為目的,利用“家長急于求成”的心理,不顧學生的學業質量,大肆斂財,導致一些家長花了冤枉錢,既耽誤了孩子課余時間,孩子的學業成績也得不到提升。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出面對市場上的各種教育機構加以審核鑒定,堅決封殺“不良培訓機構”,還孩子們一片學習的“凈土”。
(三)家長轉變觀念,營造輕松氛圍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能急于求成、違背教育發展及孩子成長的規律,否則既耗時又費財,還耽誤了孩子的發展。科學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長能認識并遵循教育的原則和規律,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家長首先要重視孩子關于課余時間觀念的確立,做好孩子課余時間分配方法的指導,幫助孩子共同規劃使用放學后及雙休日的課余時間。家長還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家長主觀上的替代與包辦。
(四)學生自我調節,強化自主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除了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主觀上對于課余時間的認識與安排也很重要。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主動合理安排時間,并充分利用好時間。
2.自覺杜絕電子網絡時代各種不良物質的影響,遠離電腦手機網絡游戲。
3.在學校課堂學習時,認真聽講,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盡量課內的問題在課內解決,不要拖到課外。
4.學會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學生在參加課外輔導機構時要認真學習,不能讓家長的“心血”白流。
學生只有學會自我調節,充分認識到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重要性,強化自主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五、在課余時間中創造“價值”
課余時間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當下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只有從學校、家庭、學生、社會等多層面出發,因時制宜,才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中創造“價值”。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與積極的引導。讓合理安排課余時間成為小學生必備的生活素養。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