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赟
【摘要】課堂提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課堂上,教師要掌握多樣化的提問技巧,轉變單一的提問方式,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汲取知識,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本文從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環節運用有效性提問的重要性入手,對有效性提問方式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方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雖然重視對課堂提問的設計與應用,但是卻使課堂提問一直停留在直接提問、固定提問層面,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限制在教師設置的問題范圍內,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削弱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為轉變這一教學現狀,語文閱讀教學有必要運用有效性提問方式對課堂提問進行優化,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運用有效性提問的重要性
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抓出合適時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中感受和理解課文內涵的一種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有效性提問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增進師生對話交流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與學生的平等交流不斷增多,學生的學習感受成為教師考慮的要素。在增強師生對話的各種途徑中,提問無疑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激發他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由此可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課堂提問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通過引導學生解決難題,可以完成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及知識傳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幅度提升,枯燥乏味的閱讀學習變得生動,沉悶的課堂氣氛隨之變得活躍。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初中學生的培養重點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將問題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當中,促使學生大腦始終保持思考狀態,由此可使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有效提問,能夠促使學生帶著探尋答案的欲望,對文章進行深入細致的研讀,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由此可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并真切地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語文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提問的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借助環環緊扣的問題,使學生體驗到在閱讀中尋找答案的快樂,最大限度地激發閱讀興趣。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固定的提問方式得到的回答也相對固定,比如教師問學生,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好不好,學生通常給出的答案都是好。這種提問顯然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和意義,對學生的學習幫助不大。有效的提問要具有出其不意的特點,當問題提出后,學生必須通過動腦思考,并結合書本中的內容,才能給出答案。換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問,要以思考性問題為主,利用提問讓學生投入思考,深入到文本當中,探究問題的根源之所在,由此可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環節中的有效性提問方式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直問為主的提問方式,善于運用多樣化的提問技巧創新提問方式,從而提高閱讀提問的有效性。
(一)迂回式提問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為學生設置障礙性、迂回性的問題,使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從多個層面思考課文的主題,自主探究課文的內涵實質,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小弗朗士的心情變化,傳統的提問方式是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小弗朗士的心情發生了變化?為什么他會感受到難受和懊悔?”這種提問方式顯然難以活躍學生的思維,無法調動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所以,教師可采用迂回式的提問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師先提出 問題:“在最后一課上,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學生回答:“有一種難受、懊悔的心情”。教師接著提問:“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小弗朗士的難受與懊悔之情?”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學生會自主反復閱讀文本,圍繞啟發性的問題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進而促使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二)逆向式提問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逆向式提問方式,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逆向式提問是教師在肯定某種觀點的基礎上,從相反角度提出問題,其目的在于為學生創設一個強烈對比的情境,使學生產生思維矛盾點,進而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如在《老人與海鷗》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這篇文章的作者在對海鷗進食的過程進行描寫時,運用了“掃”字,是否可用其他的字進行代替?換成“吃”字是否恰當?當教師提出該問題后,瞬間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問題,在各抒己見后,學生達成了一致,即“掃”這個字用得恰到好處,它將海鷗進食的動態景象呈現出來,使人能夠很自然地聯想到海鷗進食過程中活靈活現的樣子,若是將“掃”換成“吃”字,則會使描寫顯得過于直白,會影響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通過上述提問,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進而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運用上的精妙。
(三)遞進式提問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遞進式提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通過閱讀文本探究問題,并挖掘問題的實質,形成對課文的縱深化理解。在遞進式提問中,教師應把握好問題的邏輯關系,始終保持學生對探究問題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孔乙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孔乙己與酒之間關系的問題,通過閱讀學生很快給出了答案:孔乙己是一名酒客,具有嗜酒的特點;隨后教師可以再問學生,孔乙己除了嗜酒之外還有哪些特點,學生繼續閱讀后發現了孔乙己“偷竊”的特點;當學生了解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兩大特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嗜酒”與“偷竊”之間的關聯性,這兩個特點對整篇小說的創作有怎樣的價值。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細致的閱讀后,得出如下結論:孔乙己替人抄書的收入只能維持溫飽,不夠支付酒錢,嗜酒的他為了能夠喝上酒,才會去做偷竊的事,為喝酒而偷竊揭示了孔乙己的性格。通過遞進式的提問,可以使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結論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運用多樣化的有效性提問方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進師生對話交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要在備課階段深入研讀課文,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結合閱讀教學內容適當采用迂回式、逆向式、遞進式等多種提問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旺.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8(12).
[2]楊永宏.探析“互聯網+”環境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12).
[3]潘萬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有效追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J].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2018(11).
[4]張曉濤.誦引妙聯臨其境 趣添巧借悟人情—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激趣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0).
[5]吳啟夏.淺談學生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8(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