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玨


[摘要]目的 探討身心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患者治療中的效果以及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47例)和綜合護理組(47例)。兩組均行常規抗病毒治療和保肝治療,常規護理組行常規護理,綜合護理組行身心綜合護理。在治療及護理6個月后,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治療恢復情況、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 綜合護理組總依從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護理組的肝功能恢復率、甲胎蛋白恢復率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陰轉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綜合護理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身心綜合護理干預在乙肝患者治療中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使患者加快恢復,同時也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關鍵詞]身心綜合護理;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依從性;臨床恢復;負面情緒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3(b)-0205-043
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發的傳染性疾病,HBV感染患者會出現多個器官損害,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當前并無有效治愈方法,因而多數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會因長期感染而進展為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嚴重損害患者肝功能[1]。此外,乙肝有較多的并發癥和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也給患者及家屬、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由于乙肝病程長、治療時間長及病情復雜等特點,患者往往存在嚴重的心理壓力,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3]。身心綜合護理采用全方位的護理方式,不僅對患者身體進行護理,而注重患者心理上的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及預后。本研究探討身心綜合護理干預在乙肝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中關于乙肝診斷標準,且對本病抗病毒治療無藥物禁忌,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本研究排除認知功能障礙、意識功能障礙、焦慮抑郁病史、嚴重器官疾病患者及惡性腫瘤患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47例)和綜合護理組(47例)。常規護理組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25~68歲,平均(40.06±10.34)歲;病程2~11年,平均(6.46±2.37)年;高中以上文化水平20例,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7例。綜合護理組中,男28例,女19例;年齡26~70歲,平均(42.33±10.25)歲;病程3~12年,平均(6.64±2.64)年;高中以上文化水平18例,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9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行常規抗病毒治療和保肝治療。常規護理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簡單健康知識講述、常規檢查、合理飲食護理及護理指導等。綜合護理組行身心綜合護理,主要措施如下。①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患者入院后進行相關檢查,綜合評價患者家庭情況、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心理狀態及對乙肝相關知識了解程度等因素,后制定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并建立相應的護理檔案,將護理措施落實到位。②健康教育護理: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乙肝知識教育,每周1次,每次2 h,內容包括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臨床注意事項、用藥知識、臨床治療方案、影響預后因素、預防并發癥措施以及家庭護理;教育方式包括口頭講述、宣傳手冊、座談會以及觀看相關視頻,讓患者充分了解乙肝知識,并配合治療及護理。同時,對患者及家屬存在的疑問要耐心講解,使其消除疑慮。③心理護理:乙肝是長期反復的傳染性疾病,周圍人由于不了解疾病知識而對患者產生歧視,患者有心理障礙,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采用平等的態度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問題及產生原因,而有針對性地解決,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也需對患者家屬以及朋友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其了解患者需求,給予患者精神支持,使患者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使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得到加強、不良情緒得到釋放。此外,還可通過放松療法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如聽輕音樂、組織參加集體活動及參與運動;對心理問題嚴重患者可以一對一心理護理。④生活習慣護理:a.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使患者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也注重提高免疫力。b.根據自身情況行有氧鍛煉(太極、慢跑、瑜伽等),切忌劇烈運動。c.飲食要低脂肪、高蛋白、維生素豐富及清淡為主,忌辛辣食物、忌煙酒。良好的作息習慣、鍛煉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有利于患者肝細胞自我修復、免疫力的提高。⑤用藥護理:介紹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性、藥物的作用、用藥方法及劑量、用藥時間、用藥禁忌等,要求患者用藥嚴格遵醫囑,不能隨意停用藥物或自行增加減少藥量。對于用藥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腹痛及頭痛等)行預見性處理。⑥出院指導:出院前進行出院指導教育,為作息、鍛煉、飲食、用藥、心理以及復診等,并根據患者復診情況對治療方案相應調整,并定期舉行健康宣講會及患者交流會。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在治療及護理6個月后,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治療恢復情況、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治療依從性根據患者遵醫囑治療程度分為完全依從、一般依從及無依從,前兩種屬于治療總依從情況。治療恢復情況主要包括肝功能恢復情況、甲胎蛋白恢復情況及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陰轉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5](SAS)及抑郁自評量表[6](SDS)評價護理前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SAS評分≥50分、SDS評分≥53分分別為焦慮和抑郁情況,其分值越大,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綜合護理組治療總依從率為100.00%,常規護理組為80.85%,綜合護理組總依從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治療恢復情況的比較
綜合護理組的肝功能恢復率、甲胎蛋白恢復率及HBV-DNA陰轉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的比較
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且綜合護理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乙肝因其病情的反復性、疾病的傳染性、治療時間長且難以根除、并發癥多等特點,多數患者在確診后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7]。同時,乙肝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不夠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患者也會擔心疾病所帶來的經濟負擔而增加心理壓力,家人朋友因疾病關系的疏遠會進一步激化患者負面情緒[8]。臨床相關研究證實,患者負面情緒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9]。因而,臨床對乙肝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身心綜合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注重對患者生理護理的同時,也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并從整體上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有效促進患者生存質量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10-11]。本研究主要探討身心綜合護理在乙肝患者治療中的效果以及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其護理主要從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健康教育護理、心理護理、生活習慣護理、用藥護理以及出院指導等6個方面展開。其中,護理方案的制定主要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健康教育護理主要是患者及家屬在疾病認知上存在較多問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因而對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臨床注意事項、用藥知識、臨床治療方案、影響預后的因素、預防并發癥措施以及家庭護理等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心理護理是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并緩解患者負面情緒,使患者配合臨床治療。在心理護理環節中,患者家屬及朋友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與社會支持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2]。乙肝病情反復的原因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因而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作息習慣、鍛煉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有利于患者肝細胞自我修復、免疫力的提高[13]。用藥護理以及出院指導能讓患者充分認識到遵醫囑的重要性,并遵從醫囑用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綜合護理組患者治療依從率更高,肝功能恢復率、甲胎蛋白恢復率以及HBV-DNA陰轉率更高(P<0.05),而SAS、SDS評分更低(P<0.05),這與其他學者研究具有相似性[14-16]。
綜上所述,臨床對乙肝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實施身心綜合心理護理干預不僅改善患者負面情緒,而且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臨床恢復。
[參考文獻]
[1]Jonas MM,Lok ASF,Mcmahon BJ,et al.Antiviral therapy in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al infection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Hepatology,2016,63(1):307-318.
[2]Papatheodoridis G,Vlachogiannakos I,Cholongitas E,et al.Discontinuation of oral antivirals in chronic hepatitis B:a systematic review[J].Hepatology,2016,63(5):1481-1492.
[3]王瀟,劉艷,嚴謹,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韌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3):172-173.
[4]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6,19(3):1-18.
[5]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6]張丹霞,羅家洪,彭林珍,等.大學生抑郁自評量表(SDS)調查結果因子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33(5):61-63.
[7]孫艾軍.大連地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6,11(B3):633.
[8]朱麗君,陳建杰,成揚.認知行為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遵醫行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26):3234-3237.
[9]王昊飛,吳玉琴,李勇,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個性、情緒、應對方式及家庭支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6,42(11):1238-1240.
[10]任敬,劉小英.綜合護理模式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命體征、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評價[J].河北醫藥,2017,39(12):1907-1909.
[11]李金英,孫艷,于曉旻,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化療依從性與營養狀態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10):1251-1254.
[12]張維娜.腦梗死病人社會支持及家庭功能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7,22(10):722-723.
[13]孔琴.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6):138-139.
[14]宋江美,林棟羚,薛靜靜,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的認知度和負性情緒影響的研究[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5):762-765.
[15]李暉,何寶珍,胡倩倩.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5,41(4):617-619.
[16]勞攀德.綜合心理干預對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13,16(S2):65-66.
(收稿日期:2018-10-09?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