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徐琳 羅秀群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心理狀態及降低術后并發癥中的作用。方法 系統性回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擬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全部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干預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狀況及干預前后的髖關節功能,并統計兩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結果 全部患者護理后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護理前,實驗組護理后的SDS和SAS低于對照組,實驗組護理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護理后的手術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能夠顯著改善心理狀態,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護理干預;髖關節置換術;心理狀態;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3(b)-0238-03
髖關節置換是臨床治療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病變的主要方法。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假體松動等髖關節置換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會給患者帶來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1-3]。本研究采用綜合護理的方法干預擬施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旨在研究護理干預在改善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心理狀態及降低術后并發癥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系統性回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擬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均符合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適應癥[4];②患者年齡>60歲;③患者的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無異常。排除標準:①營養狀況評估結果較差,手術不耐受者;②合并心、肺、肝、腎等其他器質性疾病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醫務處備案。全部患者均了解手術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
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全部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實驗組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61~82歲,平均(70.62±3.61)歲;其中病情分布:股骨頭壞死27例,股骨頸骨折21例,髖關節骨關節炎12例。對照組中,男46例,女14例;年齡63~81歲,平均(71.10±3.47)歲;其中股骨頭壞死26例,股骨頸骨折22例,髖關節骨關節炎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分布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入院指導、常規醫療及圍術期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5-8],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患者病情及手術方式,使患者接受治療,并取得患者信任與配合,從而消除緊張焦慮情緒。②圍術指導:術前由專業康復醫師對患者進行床旁股四頭肌、臀大肌鍛煉指導,每次鍛煉10 min,5次/d;術前引導患者練習床上排便,避免術后因習慣因素導致尿潴留或者便秘。③疼痛護理:及時恰當溝通,鼓勵患者表達身體感受,患者疼痛時采用深呼吸放松肌肉,聽音樂患者分散注意力,必要時可采用鎮痛泵急性止痛。④功能訓練: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功能訓練,術后第1天即可搖高床頭,幫助患者進行膝、踝關節及下肢肌肉的被動活動,術后1周,患者可下床自行活動,專業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膝、踝關節主動活動及下肢肌肉等長、等張收縮活動,由家屬協助患者進行髖關節的被動屈曲活動。護理干預1個月。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干預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狀況及護理前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并統計兩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全部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行評估,SDS及SAS各包含20個問題,每題共有4個選項,根據選項得分,分數越高,代表抑郁與焦慮程度越高。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標準對全部患者護理前后的髖關節功能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髖關節功能越好。觀察全部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統計并發癥總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AS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SDS和SAS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護理前,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髖關節置換是采用外源性人工關節取締病變組織的重建手術,術后患者通過積極主動的康復訓練可以恢復關節原有水平[9-11]。綜合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圍手術指導、疼痛護理及功能訓練等方面對髖關節置換患者進行護理指導,不僅使患者了解病情、接受治療,還能取得患者信任與配合,進一步提高功能訓練的效果,不僅改善了患者下肢功能,還極大程度而消除緊張焦慮情緒,提高自我認可度[12-16]。
有研究表明,全面綜合的護理模式不僅可以改善病情、促進恢復,還可以調節患者心理狀態,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13]。本研究結果提示,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全部患者緊張、焦慮情況均得到顯著緩解,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SDS和SAS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顯著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程度,大大縮短其持續時間。本研究結果還提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護理前,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護理是一種整體化、系統化的全面新型護理模式,其為患者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可以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個體特異性為患者提供個體化護理[14]。這些護理模式可以極大程度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對自身病情了解更加充分,康復更加具有積極性、主動性,還可以通過各種方面護理使患者降低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程度或者縮短這些情緒持續的時間,從而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保持良好狀態,不僅提高患者康復的配合積極性,還可以大大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復[15,17-21]。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能夠顯著改善心理狀態,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珂.綜合護理干預對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6):763-764.
[2]代梅皎.積極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8):152-153.
[3]梁小娃.探討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7,7(22):137-139.
[4]陳媛,李梅.家屬協同式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7):165-166.
[5]楊冉,王韞芳,薄慶.綜合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7):2636-2638.
[6]張瑾.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6):281-282.
[7]周郁煒.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10(5):108-110.
[8]Guerra ML,Singh PJ,Taylor NF.Early mobilization of patients who have had a hip or knee joint replacement reduces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Rehabil,2015, 29(9):844-854.
[9]張艷新.舒適護理干預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心理狀態、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193-194.
[10]宋艷敏.集束化護理干預在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 27(6):1125-1126.
[11]羅亞秀.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心理狀態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79-82.
[12]潘玉芳,鄭明霞,韋燕芬.基于跨理論模型的護理干預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8,38(5):1054-1059.
[13]姚紅亞,周維鋒.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焦慮心理及術后骨愈合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9):143-146.
[14]朱正剛,蔣小劍,陽珍金,等.居家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5, 15(3):284-287.
[15]Mcgrory BJ,Etkin CD,Lewallen DG.Comparing contemporary revision burden among hip and knee joint replacement registries[J].Arthroplasty Today,2016,2(2):83-86.
[16]沙翠萍,白純,李祥軍.輔助練習器械聯合系統活動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8,15(4):48-51.
[17]陳琪,劉敏.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不同體位的實施與護理效果[J].西部中醫藥,2017,30(2):126-128.
[18]郭麗萍,史曉麗,顧英,等.“醫護一體化”模式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35):159-162.
[19]李瑋,李曉娟,趙學權.快速康復理念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藥,2017,30(10):116-118.
[20]李貴堅,劉培倦,羅佳武,等.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患者嚴重粉碎移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8):91-93.
[21]史志勇,張雪云,陳豐,等.老年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感染的治療對策[J].中國醫學裝備,2018,15(5):98-102.
(收稿日期:2018-07-20?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