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祺 謝匯

摘要:文化傳承視野下,浙南地區非遺木活字的匠心傳承模式與創新策略研究正是從嶄新的視角來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活字的傳承與保護,提出了木活字匠心傳承的意義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著重從浙南非物質文化木活字文創產品的開發方向、非遺木活字“尋根過去—扎根現在—伸根未來”的旅游產業策略方法、非遺木活字文創品牌推廣和衍生產品創新策略、浙南非遺木活字體驗式空間的跨界策略等方面進行木活字的探索和研究,實現振興傳統非物質文化的文創開發價值。
關鍵詞:傳承 木活字 文化創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111-02
文化自信時代,為了遵從國家提出對文化遺產加強保護的綱要政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非物質傳統文化,利用現代手藝來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轉化和質的發展,實現振興傳統工藝的目的。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物以稀為貴,傳統技藝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失得越來越快,也由此引發了國人的重視。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大概有764個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其中一半因后繼乏人無法繼續傳承下去,傳統工藝傳承人也漸漸流失了大半,這對我們的文化傳承是一個大的危機??上驳氖菄覐摹笆濉币巹澋健笆濉币巹澮詠碓絹碓街匾暶褡逦幕孕艂鞒?,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因此,文化傳承下的浙南地區非遺木活字的創新與發展也是迫不及待的重要事情,其目的之一是它的應用價值是堅守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傳承的目的是延續木活字的老底子文化;其目的之二是提出可行的創新策略,從文化創意產業化延續的方面進行木活字的產業創新,加強木活字的品牌建設,維護和弘揚傳統非遺木活字印刷術工藝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和實際應用意義。
一、木活字印刷術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日本印刷術有兩個來源,一為朝鮮,一為歐洲,但都為中國的印刷術的二次傳播。日本的活字印刷術普遍推行較晚,甚至晚于歐洲,他們稱之為“一字版”或“植字版”,為仿制中國聚珍版而制。日本的活字板主要使用木活字,最初主要由寺廟僧侶印制佛教經文,之后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公私刻印均得到長足發展,印制了大量的中國史學、文學作品。日本對印刷術的創新之處在于它在學習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套版印刷。套版印刷顏色多彩,精致絕美,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歐洲人最初開始接觸中國的印刷術,是在中國的元朝時期。由從中國回去的歐洲商人和旅行家帶回國的紙幣開始認識印刷術,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均開始在歐洲有了初步的傳播,但缺乏當時的印制實物對當時的印刷水平進行研究。但是不可否認,紙幣的傳入不僅使歐洲人開始學習印刷技術,也促進了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文化自信時代,為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文化特質和文化價值,木活字印刷術作為傳統印刷工藝的遺存,彌足珍貴。
二、浙南地區非遺木活字的匠心傳承
匠心傳承,是用一種堅守初心、執著專注的工匠精神去追求藝術,并且以求精求新的態度去傳承,不斷磨煉不斷創新,這需要一個人和一個行業乃至一個社會的沉淀。因此,具有800多年歷史的浙南地區瑞安市平陽坑鎮東源村木活字到目前還比較完整地復原了一種原汁原味傳統木活字的傳統印刷工藝,至今還發揮著重要的傳承作用,對木活字的研究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研究意義,這與當地的保護和傳承分不開。而今在東源中國木活字印刷村里,由于這個行業的傳承力度不夠以及文創開發也沒有完善起來,急需調動年輕一代從事傳統工藝的積極性,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匠心傳承隊伍。
如何讓一個傳承文化生根發芽,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從小抓起,與當地的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學校設立非遺課堂,讓我們的下一代近距離地接觸木活字的傳承文化,讓更多中小學生去了解、親近、傳播和傳承非遺木活字,將激發他們對傳承文化的熱愛,主動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隊伍中來。作為浙江省的高校結合自身的藝術院校的特色開設木活字印刷術、木活字文創產品開發等課程(見圖1),通過實踐、繼承和保護木活字,發揮教育服務社會的作用,走學習研究和生產實踐之路。
三、浙南地區非遺木活字的創新對策建議
(1)傳承創新——木活字博物館的線上線下文創產品落地化。木活字要想傳承就要讓木活字(下轉第110頁)(上接第111頁)融入現代,復活起來。首先要利用數字化的技術對保存較好的善本和珍藏本進行電子化的影像和保存處理。其次需要積極開發木活字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包括木活字的日用產品、旅游產品、服飾用品等,這些文創產品的設計立足于館藏的木活字的遺物和工具,再開發成木活字鑰匙扣、文房四寶、書簽、書袋、明信片、環保袋等。最后要進行館館合作、館校合作,讓木活字走出去,到不同的博物館和學校去展出,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項非遺傳承品的制作樂趣。
(2)融合創新——“尋根過去—扎根現在—伸根未來”的木活字旅游產業。在浙江瑞安東源村的歷史村鎮、自然和人文景區的項目集中地,發展旅游產業,以“尋根過去”,依托其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讓前來游玩的人們感受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扎根現在”,讓文旅融合更有深度。我們在傳承技藝的同時,將木活字印刷與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不斷創新載體與產品,讓古老技藝煥發時代氣息。
(3)復興創新——木活字文創品牌推廣和衍生產品創新。強化品牌意識,急切需要為浙江非遺木活字創立一個品牌,形成完善的木活字品牌設計、產品設計、家具設計、玩具設計、包裝設計體系去進行木活字的宣傳和推廣,來整體提高非遺木活字這個傳承技藝的整體品質和文創市場競爭力。
如我們開發的非遺“木活字”的“墨拾”品牌以及壹字堂品牌(見圖2),已經初現端倪,以木活字印刷術文化與現代元素的融合創意,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到了產品中,設計的風格符合非物質文化的要求,品牌標志的圖形構思采用木活字印刷術中特有的圖形,以傳承文化為設計方向。同時在品牌產品設計中融入了大量的木活字印刷過程中的元素作為輔助圖形,研發了一系列木活字的文創產品,包括家譜、明信片、佛經、手札、徽章、扇子、手提袋,等等。
(4)跨界創新——木活字體驗式空間的跨界。未來,木活字的體驗空間要積極從單一的博物館跨界到更多更廣的活動區域,包括入駐書店、活字工坊、體驗式門店等。如現在很多傳統手工藝都入駐現代化的商場以及繁華地段的店鋪,如傳統的木工家具體驗式門店,扎染的布藝技術,傳統油畫、國畫工藝體驗式門店等,因此,木活字未來的趨勢要融入現代化,開展跨界搭配多樣化的體驗式門店的形式,讓木活字的技藝、印刷、制作一體化流程可以在一個體驗式店里充分展示出來。
總之,針對浙南地區非遺木活字的傳承模式的研究以及提出的創新策略,有利于當地政府重視保護扶持文化傳承人,加大培養后繼人才的力度,完善傳承人培養機制,使文明薪火代代相傳,讓傳承的模式多樣化,融入課堂、融入社會,具有保護和培養雙管齊下的價值意義。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