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 傅敏
摘? ?要:獨立學院是我國高校本科擴招后的新生代產物,其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情況備受社會的關注。本文對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進行定量分析,通過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業方向加以分析,探索影響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學生職業發展過程的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就業指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的強有力的后備力量。隨著國家從社會主義大國向社會主義強國邁進,社會和行業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技術人才需求日益增長。有效的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健全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就業機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人才是實現學生畢業與就業無縫對接的關鍵所在。
從我國材料教育的四個發展階段可以看出,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正遵循著從寬廣到細分、又從細分到綜合的科學發展普遍規律,也體現了社會需求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素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1?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以讓學生掌握基本原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專業實踐素養為目標。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化工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適應化工行業生產、建設、科研、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獲得化學和化工技能初步訓練的化工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以讓學生夯實化學工程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為課程設置的出發點,讓學生熟練掌握各類化工產品的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方法;具有解決與本專業有關的一般工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人才培養的初衷,致力于培養畢業后能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材料的制備、材料成型與加工等領域從事技術開發、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2?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
通過對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2018屆及2019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可以發現,無機非專業學生的就業呈現多元化趨勢。
2.1 畢業生畢業走向現狀分析
數據顯示,2018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42名畢業生中,2人考取碩士研究生,38人選擇就業,2人處于待業狀態。2019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40名畢業生中,8人考取碩士研究生,32人選擇就業。傳統的畢業后大多數期望找到對口崗位,有份穩定收入的就業觀念已經逐步被現有的教育模式和就業模式顛覆。
2.2 畢業生就業地區現狀分析
數據顯示,2018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生中,有11名學生選擇江浙滬地區,16名學生選擇回原籍發展;11名學生選擇留在安徽發展;2019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生中,有15名學生選擇江浙滬地區,5名學生選擇在廣東發展,2名學生將工作地點定在福建,1名學生回原籍,9名學生留在安徽發展。學生畢業時傾向于去東南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很少選擇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就業。經濟發達地區對畢業生的吸引力較大,這也進一步拉大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
2.3 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可知,2018屆畢業生中有6名學生選擇進類似蕪湖海螺、中化建材等國有企業;32名學生將職業發展的起步放在其他企業上;2名學生待業。國企改制和民營企業的上市以及提供的福利待遇趨于平等,學生對于國企的“鐵飯碗”追求已經趨于平淡,讓學生在擇業考慮的是企業提供的職業發展平臺。
3?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
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就業指導處通過對2018屆和2019屆畢業生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到311份有效的調查問卷,對所得數據分析發現,工科學生就業情況受到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等因素影響。
3.1 教學環境因素
課程教學方式單一,教學過程缺乏互動。化工類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以多媒體講授式教學方式為主,采用的課程教學方式單一,多偏重于理論知識講授,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間的交流和學生間的協作,存在著學生被動接受、教學過程互動積極性不高的缺點。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導致學習力不強。
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不全,傳統的大學教育培養體系,不能很好的保障社會生產實踐,以往的實踐課程學生多以蒙混過關,獲得學分為主,并沒有以掌握技能、培養興趣、快速上崗的角度來訓練學習。工程教育的課程以結課作業、考試等形式完結,并不能有效的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與靈活運用的能力。
3.2 學生個體因素
很多大學生在高考前就被老師和家長灌輸“現在吃苦,大學享福”的理念。因此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相當漫長的時間里,都以玩樂享受的心態來對待大學時光。無法在入學期間對自己今后的發展做出一個合理的定位和規劃,因此也就無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用來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質量的需求,這對于畢業時期的就業擇業十分不利。
4?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路徑探析
4.1 發揮學校主導作用
4.1.1 注重產學研結合,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獨立學院在不斷地完善教學體系,強化課程設計體系,調整現行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更新專業知識,健全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設置了材料工程基礎課程設計和粉體工程級設備課程設計。材料工程基礎課程設計設置目的是使學生熟練掌握陶瓷、水泥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設計計算、工藝設備選型等專業知識。
4.1.2 夯實通識教育、重視專業學習
通識教育是大學生的基礎課程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是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核心能力。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的工科類專業業內應用知識更替速度較快,高校教師應緊跟業內的最新動態,把控業內的最新發展態勢,及時將業內的最新知識傳授給學生,確保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勝任崗位的實際需求,增加求職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4.1.3 加強就業服務指導,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
獨立學院要結合畢業生的專業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針對的樹立好適合其發展的就業觀念,細分專業有針對性的邀請對口企業舉行校園招聘會,充分利用學院人力、物力等資源優勢,增加應屆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
4.2 激發學生個體能動性
4.2.1 樹立正確職業目標,做好職業規劃
由于專業特色決定,無機非金屬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可預測性較強,學生一方面可利用網絡資源,了解無機非金屬專業行業背景及相關專業就職崗位的核心競爭力,在校期間努力培養自身的專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可利用高校教師資源,通過與專業課教師及就業指導處教師的及時溝通了解,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再結合自身條件,制定出較為合理的職業發展路徑;第三,緊跟業內動態,及時了解業內人才市場需求變化,適當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
4.2.2 夯實專業基礎,提升綜合能力
如今的求職招聘既注重應聘者的專業知識水平,也注重綜合素質,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行政辦公能力等。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朱德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本科教學中創新性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教育,2007(12).
[2] 傅敏.獨立學院應用型專業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為例[J].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