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薛楊,王小燕,林之盼,宿少鋒
(1.海口市瓊山區農林局,海南海口 571100;2.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
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是棕櫚科熱帶觀葉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主要在中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散尾葵喜溫怕冷,早期種植需要在溫棚內進行。海南散尾葵除用作庭院綠化和盆栽觀葉外,還廣泛用于切葉生產[1~2],據調查,海南散尾葵切葉約占全國散尾葵切葉總產量的80%以上[3],散尾葵作為切葉花卉更具特色,其葉狀展開,葉形奇特艷麗,持久耐插,觀賞價值高[4~5],一年四季生長不斷,且容易管理,是觀葉植物和切葉配材植物的主栽品種[6]。
近年來,散尾葵切葉價值穩定,投資市場風險小。開展散尾葵生長、日常管護和市場前景調查研究,對科學培育散尾葵、開拓其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嶺腳熱作場位于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昌德坡,地處11°32′E,19°47′N,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3℃,年均相對濕度83%,年均日照2249h,年均降雨量1684mm;土地為丘陵山地,土壤為磚紅壤(含全氮0.047、有效磷1.82ppm、有效鉀13.6ppm、有機質22.08%、pH 值4.7);嶺腳熱作場近幾年主要種植有橡膠、胡椒、椰子、檳榔、香草蘭、水果、花卉等40 多個品種。
以海南省嶺腳熱帶作物有限公司篩選出的優良散尾葵品系種植的6.67hm2試驗林作為試驗材料。
2.2.1 試驗設計
試驗林營建于2011 年12 月,散尾葵怕寒冷,怕強光曝曬,大片栽培一般在棚內,每個蔭棚搭建按4.05m×6.5m 的規格,遮陽網采用遮陽率為70%的黑色網,規格為4m×100m。棚內種植要求釆用不等行距、相等株距,即以4.05m 為一個種植單元,每單元種四行,按1.0m、0.9m、1.25m 和0.9m 寬窄行,株距0.8m 種植。棚內設1.0m 水泥柱排列行,1.25m 工作通行道。種苗選擇一般情況選2 株/袋和3 株/袋,種植株數以袋為準,苗髙40~60cm,最好是全陽苗,每畝種植850 株,固定樣地4 個,每個200 株。
2.2.2 調查方法
對試驗林小區固定樣地種植3 個月、6 個月、9個月、12 個月生長情況進行每株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樹自然高、地徑、東西冠幅、南北冠幅、保存率和病蟲害等。
隨機選擇樣地中30 株進行測量及編號,跟蹤調查,每3 個月測量1 次,散尾葵種植1a 后生長情況見表1:

表1 散尾葵生長情況
(1)種植3 個月為種苗復壯期,苗高、東西冠幅、南北冠幅沒有明顯變化,沒有死株,沒有病蟲害,只是地莖變粗,比種時增加1.0cm。
(2)種植6 個月種苗定植期,其苗木逐漸生長,大部分植株開始分糵小株,自然平均高達70~80cm,冠幅平均達60cm,平均地莖可達1.2cm。
(3)種植9 個月種苗快速生長期,其生長速度較快,大部分植株每穴可達6~8 株(叢生),自然平均高達80~100cm,冠幅平均達80cm,平均地莖可達2.2cm。
(4)種植滿1a 單叢株數大約10~12 株,自然平均高達120~150cm,冠幅達100~110cm,平均地莖可達3.1cm,此時基本實現封行。
(5)植株冠幅封行交叉后,就可以切葉銷售,初產期一般只取主桿葉片銷售,有壓制“頂端優勢”的作用,有利于植株各小株生長平衡,達到高產種植的目的。
(1)除草。確保林內沒有雜草,一般使用人工鋤草,建議少用除草劑,避免破壞土壤。
(2)施肥。一般情況采取農家肥(沃熟的牛糞肥和羊糞肥)和復合肥(挪威高鉀復合肥和巴田高鉀復合肥)相結合的使用方法,穴施農家肥1 次/年,每畝每次用量1000kg。從散尾葵叢中間穴施肥,第二年更換施肥方位,有利于土壤改良,確保根系更新;施復合肥3 次/年,每畝每次用量40~60kg。散尾葵開始切葉前可以施一次尿素,每畝用量10~15kg,同時每年12 月份施一次有機磷肥,每畝用量100~150kg。
(3)病蟲害防治。苗期主要防治為害根莖的地下蟲,使用鉀維鹽類、阿維菌素類和有機磷類,用量采用600~800 倍,每畝每次用量30~45kg,以均勻噴濕葉面;防治病害,使用代森鋅、多菌靈、托布津和丙環素等,用量采用600~800 倍,每畝每次用量30~45kg,進入生產銷售期一般要求40d 噴藥一次,也就是全面切葉一次噴藥一次,高溫干旱季節應注意防治葉螨為害。
(4)修枝清理工作。修枝清理是切葉散尾葵種植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方便采葉,有利于新葉抽生,有效去除一些蟲源,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鉆莖蟲,這種蟲害防治難度較大,只要鉆到莖干,一般的殺蟲劑無法殺死,清理莖干老死、保持莖干清潔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1)散尾葵種植一年后可以進入初產期,年產量一般可以達到3000 扎/畝(10 支/扎)。按市場平均價格,扣除銷售費用后,平均3.0 元/扎利潤,則每畝年產值大約9000~10000 元。
(2)散尾葵葉片銷售分為兩個時段,即銷售淡季和銷售旺季。一般情況是,每年的7~10 月為銷售淡季,其他時段為銷售旺季。就目前來看,市場需求呈供需平衡狀態。
(1)散尾葵種植初期樹高、地徑、冠幅生長緩慢,種植3~6 個月后生長逐漸加快,種植1a 后樹高可達到140cm,地徑可達3.1cm。種植1a 后即可銷售,初產期一般只取主桿葉片銷售,有壓制“頂端優勢”的作用,有利于植株各小株生長平衡,達到高產種植的目的。
(2)目前,海南以散尾葵切葉為主的熱帶花卉已發展成為海南的綠色和優勢產業,但存在生產規模小、銷售渠道窄、產品包裝差等不足。要保持鮮切花產業化的持續健康發展,在掌握種植和切葉技術的同時,還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這樣才能使海南的鮮切花產業朝著規模化、專業化、系統化迅速發展。
(3)散尾葵植物在嶺腳熱作場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病蟲害較少,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應注意:過旱,散尾葵的葉片就會萎蔫下垂;過蔭,會造成植株的生長勢弱;低溫,植物的葉片會萎蔫不振而向下披散。嶺腳熱作場最適宜的環境濕度70%以上,適宜的環境溫度25~35℃以上,遮陽率為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