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雄輝

從2014年9月下發《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開始,高中學校就面臨如何步入新發展階段的難題。現在,隨著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新生實施新高考,我省高中學校如何抓住高考帶來的機遇,迎接高考帶來的挑戰,促進學生和學校都獲得良好的發展,成為了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
高考綜合改革是高中學校發展的強有力的指揮棒。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考試時間、考生報考條件、命題組織、高考科目、考試題型、錄取方式的每一次變化都給高中學校帶來新的思考。這一次高考綜合改革,是一次更加深刻系統的改革,致力于解決一系列困擾高中發展的問題,力求通過從考試到錄取的全面改革,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實現科學選拔人才,促進教育公平,促進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有機銜接,實現高校和考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既有利于學生選擇專業,也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這些美好目標要實現勢必給學校提出新的任務。高中學校要不落伍,要能在改革中獲取“紅利”,就要加快開展相關的工作。
要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教育價值。“兩依據、一參考”是高考錄取模式的一個重大變化。對高中學生全面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這是改變高校錄取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重要措施。高校錄取學生不只是完全看高考一次考試的分數,還要看學生高中三年學業水平及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各方面的表現情況,拓寬對學生的評價內涵,將外延延伸至高中全過程,這樣有利于促進高中學校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錄取的時候分數是“依據”,綜合素質評價是“參考”,但學校要利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和培育學生的良好個性,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參加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公益勞動、志愿者服務、社會調查、研學旅行,在社團中培養興趣,在實踐中經受鍛煉,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材料,寫好評語和自我反思,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讓學校更加遵循教育規律辦學。
要利用好高考科目的“3+1+2”,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學校在力求每個學生通過合格性考試的基礎上,要分析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要求,做好整體發展設計。從現實情況看,一般學校對12種組合難以都配強師資,但在一個區域內,適當調整,統籌安排,有利于學校集中力量做好幾種組合,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選擇權,保護學生的興趣和個性。所以,對于一些薄弱學校,可以通過選取部分組合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吸引有個性特長的學生集中形成優勢組合,突破高考錄取率難以提升的瓶頸。
要加快開展生涯規劃指導,促進學生認識自我、積極主動地發展。對學生來說,要盡快學習如何選擇考試科目,選擇專業;對家長來說,會產生新的焦慮情緒,在指導孩子選科、參加社會實踐、提高綜合素質、填寫志愿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新問題,所以,加強學生生涯發展指導變得越來越重要 。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也明確:學校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要讓學生了解生涯發展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智能、價值觀,分析個人職業能力和職業興趣發展的特點與傾向,認知自我,樹立生涯發展自主意識,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大學,感知職業,促進學生根據實際確立努力方向;發展生涯抉擇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和路徑。生涯規劃教育還要指導學生做好自我管理,包括學業管理、時間管理、情緒調適、人際溝通、壓力調節、休閑規劃,以便順利度過高中三年。為此,學校要盡量開設專題生涯教育課,將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課納入課程計劃并實施教學,重視學科課程教學中的生涯教育滲透,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要建立生涯指導網絡系統,完善生涯教育信息服務系統。
要激發教師的創造活力,開展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新高考,對學校來說,教室少了,資源少了,老師少了,管理難度加大了;對老師來說,指導學生進行選擇的能力亟待提升,課堂教學需要改革;對高中學校來說,要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生涯規劃指導、分層教學、選課走班和教學管理信息化等,時間、空間、人力、物力都可能遇到新困難,要實現 “理得順,管得清,轉得動”,學校不能被動等待,必須挖掘潛力,激發教師的活力和創造力,減輕教師的非教育負擔。要利用高考綜合改革,一方面爭取政府的資源支持,另一方面對學校組織體系和部門功能進行適當優化,帶動學校管理改革,提升學校運行水平。
凡改革都會遇到問題,新高考也不例外。因此,誰先解決了問題,誰就獲得發展先機,只有主動對接改革,促進學校順利健康發展,才不至于被高考綜合改革所拋棄。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湖南省專業特色智庫-湖南省教育戰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