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立國

新高考改革標志著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兩個關鍵詞是“創新”(智慧的腦)和“合作”(溫暖的心),這是素質教育的具體標識。新高考將凸顯三大功能:人才選拔、教學導向和立德樹人??梢哉f新一輪高考改革是具有偉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教育革命。
我省作為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做到了穩中求新,采用“3+1+2”的選考模式,既堅持多元創新發展,又保持了原有特色。采用“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錄取方式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具體形式。傳統的高考如桌餐,現在的方式有點像自助餐,選擇自己喜歡的菜品,為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這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高考改革克服了唯分數論、唯時間論、唯刷題論、唯補課論、唯升學論等教育誤區,從根本上解決了教育評價指揮棒的問題。新高考改革也回答了“素質教育到底在哪里”這個根本問題。
生命本能所激發出的能量是無法想象的,那么學習是否也會成為一個人生命的本能需要呢?就像人需要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我在聽課中發現,有的老師總是喜歡滿堂灌。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卻在打瞌睡。老師忍不住要發火:“講得這么累,你們還不聽?”老師的情緒受影響,甚至挖苦、諷刺學生,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學生越學越疲勞、越厭學。其實,學生尊重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學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下棋、打牌、玩游戲……為什么不覺得厭倦、疲勞,而且越玩勁頭越足呢?這是人的本能被激發出來了。思維、動手、語言表達、悟道,是人的天性。當這些天性被別人剝奪會怎么樣?滿堂灌,干的就是剝奪人的天性、退化學生本能的事。為什么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生命本能呢?
新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而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關鍵在課堂。生本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一是把思維權還給學生(想),學生自己想出來的,才是屬于自己的,是一種享受。一堂課幾十個學生就會有幾十種思路,全班學生可做智慧共享,老師只灌輸自己的一種思路,豈不是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二是把動手權還給學生(做),問題自己動手做出來了,把思維變成了現實,體會到成就感,不更加愉悅嗎?老師在臺上演算,代替學生動手,就會讓學生動手能力退化,產生依賴心理,感受不到演算的快樂。三是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說),語言表達也是人的本能,自信從容的表達,邏輯清晰的語言,是學生終身所需要的能力。四是把歸納總結權還給學生(悟),悟是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學習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學生領悟的程度,一切規律的總結都是靠人悟出來的。課堂上要舍得給學生悟的時間。
這四種權力的下放就是素質提高的核心元素,是激發學生學習本能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也就是說,要圍繞立德樹人,開展豐富的情感教育。
人是有感情的,激發人的情感因素在課堂中能產生畫龍點睛的作用。四個放權激發了人的學習興趣與欲望,融洽了師生關系,平等民主的教學生態更是學生學習的陽光與養料。但僅僅如此還不夠,我們還要在辦學的大環境中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要辦有溫度的教育。桃源縣第一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生吃住都在學校。我相信,后勤即感情。我們的食堂是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省教育廳掛牌的首批示范性食堂。冰凍天氣,領導、老師主動除冰融雪;天涼了,提醒學生添衣御寒……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陽光與溫暖。所以,學校每屆學生畢業后都自發給學校、給食堂員工寫感謝信,即便上了大學,他們依然很留戀在母校的生活。
另外,學校要圍繞立德樹人,組織實施有靈魂的德育,設計好人生規劃體驗課程,為每一位學生配備成長導師,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生涯規劃、學習指導、選課指導和心理疏導等工作,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高境界、寬視野、大格局的優秀高中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社會更加關注教育公平,關注教育的均衡發展和義務教育的整體水平提升。而這一切的實施者在于教師。桃源縣第一中學一直堅持不挖縣里其他高中學校的教師。因為這些學校本就難以招聘到高水平的教師,而一旦將他們的骨干教師挖走,他們勢必會在鄉鎮義務教育階級學校挖走優秀的骨干教師。這樣一來,義務教育階段的師資力量就更加薄弱,這無異于殺雞取卵,使得整個義務教育質量下滑。桃源縣第一中學的做法是在大學招聘應屆畢業生進行培養,通過“名師工程”“名師工作室”“青藍工程”培養年輕教師,學校每年都會有10來個新老師直接帶高三。相比于挖其他學校的教師來說,這種做法具有很強的造血功能,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升快。學校的年輕教師也很受省內名校歡迎,走出去的不少,我們為省、市培養了很多優秀教師。
擁有好教師的學校是一所好學校,能培養出好教師的學校就一定能培養出好學生。學生素質要提高,前提是教師素質要高;要立德樹人,首先要立德樹師。桃源縣第一中學注重新教師的培訓工作。每一次新教師培訓,猶如在白紙上繪圖。通過培訓,新教師既能快速適應新環境,接受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又能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少受社會不良風氣侵蝕。而專業水平的提升又以優良的師德師風為前提條件。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大計,心正為本。
總之,新高考改革對高中教育提出了諸多新的要求,有千頭萬緒的工作要做。我們在眾多任務面前要始終握緊黨的教育方針這一定海神針,堅持立德樹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管改革如何推進,校長在引領學校前行時要明確和堅守教育的初心,要在引導激發、發展理性、鼓勵從善、豐盈靈魂、溫暖心靈上下功夫;要把素質教育聚焦在課堂、落實在生本、根治在靈魂;要始終堅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不動搖。只有這樣,教育改革的步伐才會越來越穩健,我們的基礎教育才會在改革中越辦越好。
(作者系桃源縣第一中學校長)